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波蘭國際國防工業展聚焦陸戰裝備

2025年09月17日09:22 | 來源:中國國防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9月初,第33屆波蘭國際國防工業展(以下簡稱波蘭防展)在波蘭東南部城市凱爾採舉辦。本屆展會以“塑造未來安全”為主題,包含裝備靜態展示、波蘭軍隊能力展示及戰略研討會等內容。外界認為,在地區局勢緊張的背景下,波蘭意圖通過該展會提升軍事影響力。

防展規模持續擴大

波蘭防展始於1993年,為年度展會,起初定位為波蘭本土國防工業成果展示平台。隨著波蘭於1999年、2004年先后加入北約與歐盟,波蘭防展啟動國際化進程,開始邀請其他國家防務企業參展,逐步成為東歐、中歐地區武器裝備採購的重要平台。近年來,受安全環境變化、歐洲整體防務開支上升等多重因素影響,波蘭防展規模持續擴大。

據主辦方公布的數據,本屆波蘭防展總面積約3.8萬平方米,吸引約4萬人次觀展。部分外媒將其稱為僅次於英國、法國防展的歐洲第三大防展。

本屆波蘭防展以陸戰裝備為主要展示內容,共吸引35個國家的811家防務企業參展。其中波蘭軍備集團作為主贊助商,展台面積約佔防展總面積的十分之一,展期內簽訂合同超40項。英國通用動力分公司首次公開展出“阿賈克斯”步戰車。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展出“聯合空對地導彈”。近年來獲得波蘭坦克、火炮大額訂單的韓國企業,也推出多款針對中東歐市場的武器裝備。

多型裝備受到關注

本屆波蘭防展共設置14個裝備類別,多型武器裝備首次公開亮相,其中裝甲車輛、火力打擊裝備、無人與反無人裝備受到較多關注。

本土裝甲裝備成為展示重點。波蘭將自行研發的多款新型裝甲車輛置於中心展台,其中“羅索馬克-L”裝甲車為首次亮相。該車為“羅索馬克”裝甲車的加長改進型,攻防能力得到升級。進攻方面,該車搭載的Turra30SA武器站配備30毫米加農炮、同軸7.62毫米機槍及雙發反坦克導彈,攻擊半徑超4千米,並集成多任務雷達、反狙擊探測系統、聲學探測等態勢感知工具。防護方面,該車具備符合北約標准的防護能力,炮塔部分可集成主動防護系統以應對無人機威脅。

米斯塔防務公司推出“長尾貓”新型裝甲運兵車,旨在幫助波蘭參與全球輕型戰術車輛領域競爭。該車可搭載8名乘員,配備1個小型武器站,能承擔運輸、巡邏、戰斗等任務,具備一定防雷保護能力,且可通過模塊化裝甲套件提升防護水平。胡塔·斯塔洛瓦沃拉公司公布波蘭新一代履帶式重型步兵戰車方案。該方案被認為是波蘭裝甲車輛領域的重要突破,集成先進機動性、防護性與火力,號稱具備與西歐及韓國已服役或研發中同類裝備相抗衡的能力。

火力打擊裝備受到較多關注。本土企業方面,波蘭WB集團展出“蘭卡”巡航導彈模型,該項目為波蘭首個國產巡航導彈項目。據外媒報道,“蘭卡”巡航導彈為中程攻擊型,可從地面及海上平台發射,且能與波蘭及北約現有基礎設施集成。防務專家估算,該導彈最大射程800千米,巡航速度約0.8馬赫。

外國企業方面,瑞典薩博公司展出與波音公司合作研發的地面發射小口徑炸彈,該武器整合GBU-39小口徑炸彈與M26火箭推進器,最遠打擊距離達150千米,且兼容美國M270MLRS、M142“海馬斯”、韓國K-239等發射平台。薩博公司稱,該武器價格不足美國陸軍戰術導彈的十分之一,可作為現有火力打擊系統的補充。韓國現代公司展示新型105毫米輕型自行榴彈炮,該火炮專為快速部署及空降作戰設計,僅需2名操作員,戰斗重量7噸,射程超14千米。

無人與反無人裝備對抗態勢延續。近年來在多場大型防展中,無人裝備與反無人裝備的“較量”均為焦點,此次波蘭防展亦不例外。無人裝備領域,波蘭首次推出“風暴騎士”無人艇,其原型艇已在波羅的海完成測試,長8.5米、寬3米,排水量約3噸,可部署在護衛艦上,航程達500千米。韓國現代公司展出HR-SHERPA無人地面車輛。該車搭載自主導航系統及遙控武器站,可執行偵察、后勤保障、傷員后送及火力支援等任務。

反無人裝備領域,波蘭借鑒地區沖突戰場經驗,為裝甲車推出AURA電子戰主動對抗系統。該系統可干擾多個頻段的無人機控制信號,在車輛周邊形成最大直徑400米的局部防護區域。

外界輿論褒貶不一

外媒分析認為,受多重因素推動,波蘭國際國防工業展未來或呈現較好發展態勢。

一是政策支持與經費保障充足。波蘭政府對本屆波蘭防展高度重視,波蘭總理圖斯克及多名政府要員先后前往現場視察。波蘭國務卿貝伊達在研討會期間進一步明確政府此前公布的軍費開支計劃,2026年軍費支出將從今年的1600億茲羅提(約合439億美元)提升至2000億茲羅提,軍費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從4.7%提高至5%。以此為基礎,波蘭將持續保持裝備採購規模與更新頻率,為防展帶來持續動力。

二是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本屆波蘭防展在戰略研討環節設置40余場國際論壇,邀請上百名外國專家參與研討,搭建多元國際交流平台。同時,波蘭本土防務企業加快與外國企業開展合作,波蘭軍備集團先后與瑞典薩博公司、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英國巴布科克公司、法國海軍集團等簽署合作備忘錄,探索在綜合訓練系統、潛艇、戰斗機、護衛艦等領域的深度合作,為防展未來進一步擴大國際影響力打下基礎。

三是自主研發能力提供內在支撐。作為東道主,波蘭本土軍工實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防展未來發展。近年來,波蘭在大規模採購國外裝備的基礎上注重技術轉化,除逐步實現部分裝甲車自主研發與生產外。此次防展上,波蘭WB集團與韓國韓華航空航天公司簽署合資企業成立協議,計劃通過技術轉讓等方式實現CGR-080制導導彈本地化生產,拓展自主化領域范圍。

不過,有外媒分析指出,波蘭國際國防工業展雖規模持續擴大,但參展裝備的整體技術水平與核心裝備佔比不高,難以代表歐洲軍事工業的發展水平,未來影響力提升空間有限。

一方面,缺乏核心裝備支撐。盡管波蘭本土武器裝備在展會上佔據重要位置,但其展示的多功能裝甲車、布雷車、火箭炮等外貿銷量不高、國際影響力有限。參展的部分國際防務企業未帶來標志性主戰裝備,僅象征性展示少數產品。

另一方面,新興領域缺乏代表性產品。在無人裝備領域,波蘭軍工企業展示了數十種型號產品,但從公開數據來看未達到先進水平。此外,在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智能化領域,相關產品展示有限。(王昌凡)

(責編:王瀟瀟、彭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