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牢记甲午历史耻辱 海防精兵枕戈待旦【2】

——记济南军区某海防团一连典型事迹

2014年04月04日15:15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当年北洋水军固步自封,换来全军覆没;如今一连官兵直面挑战,求新求创佳绩——

打破藩篱劲吹创新之风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暴力与智慧结合的艺术。”一连官兵深知,要打赢,不能光靠两把力气两条腿,还要开动脑筋,善谋致胜之策。

一连掀起研究训练、革新器材的热潮,始于连长张茂春的一次演示教学。当他在35秒内用双手完成捆绑炸药包,一连官兵震惊了。团队1分16秒的记录已多年未破,他一来就让人大开眼界。指导员万伟由衷感叹:“创新,让超越变得简单。”

偏训漏训一直是困扰部队训练质效的老大难问题,常常是新兵专业训练还没结束,共同科目已忘得差不多了,抽时间训练又影响进度。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何谈去打仗?

去年初,一连在团长杨伟峰的指导下,终于找到了解决之道——循环训练法。

所谓“循环训练法”,其实就是一张按纲施训调控表。这张调控表以月为单位,将训练内容按照重点和一般,区分为日训、周训、月训三类,打破以往连队同练一个课目的组训模式,把每天的训练内容划分为多个训练单元,每个单元指定一名教练员,在同一训练场上,多单元多课目同时展开,官兵就像走在流水线上一样,逐个单元逐个课目循环轮训,达到了规定的训练量,随即转入下一单元训练,保证当天的训练内容至少要练一遍……

循环训练法的创造,有效解决了因场地、器材少出现的人员扎堆、消极等训问题,有限的装备器材也发挥出了最大效益。实行循环训练法以来,全连官兵人人实现了“一专多能”。

今年初,海防一连被山东省军区确定为夜训试点单位,重任在肩。翻看《大纲》,他们发现只有可怜的几页指导意见,对于训练方法和步骤一点都没涉及。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们迎难而上。器材说明书语焉不详,他们就夜以继日研究摸索;时间不够,他们就改造半地下炮库,营造一个24小时夜暗环境;器材不够,他们发动官兵开动脑筋,改进研制,三个月内就形成一批简单实用的小发明、小革新。重机枪瞄准基线长,暗夜环境下很难确定瞄准景况,张茂春看到小孩玩的激光玩具,立刻受到启发,研制出激光教练弹,将之装进枪膛充当基准瞄准线,彻底解决了重机枪课目夜间难以检查和校正的问题;八班长赵永钦发现夜视器材很难发现静止且轮廓模糊的物体,反其道用之,发明了雷位灯,将一个发射暗光的二极管固定在一定高度的支架上,外侧蒙以黑布,人在灯下操作,按照光圈大小挖雷坑即可,既避免了被敌侦测的危险,又将夜间布雷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上士鲍二中改进炮用照明器材、闫小刚发明了驻锄灯……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迫近,一连官兵如同开足马力的战舰,在信息化的海洋中破浪前行。连队开设信息化知识夜校,为每名官兵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定期开展“电脑小博士”擂台赛、“信息化尖兵”比武、网络攻防对抗等活动。5年来,连队有187人取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普及率达到90%以上。2011年,上级为连队配发一批信息化装备,为尽快使新装备发挥作战效能,连队制定了“参数一口清、性能问不倒、问题一摸准、操作零差错、设备无故障”的岗位练兵目标,培养了一批信息化建设的“小能人”,连队“远处能警、近处能控、全域能通”的能力得到提升。他们结合海防视频监控系统操作使用,研究提出的“优化侦观平台、简化操作程序、提升传输效率”改进建议,还得到了总部专家的充分肯定。

创新创佳绩。据威海军分区政委曹元怀介绍,近年来,连队连续15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在团以上比武竞赛中夺得50个冠军,30人创(破)训练纪录,涌现出了一大批训练尖子的专业技术能手。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康哲(实习生)、闫嘉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