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毫无战斗精神的清军将领叶志、方伯谦临阵脱逃,留下千古骂名;如今一连官兵传承和弘扬“刺刀见红”精神,流血流汗不流泪——
无惧险难锤炼铁血精神
拿破仑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精神和利剑,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刺刀见红”的战争模式渐行渐远,但敢于亮剑、勇于牺牲的铁血精神永不过时。
连队指导员万伟告诉记者,随着实战化训练的逐步深入,官兵们的身子骨比以前更硬朗了,但一提到与一流强敌交手,大家还是明显的信心不足。这是为啥?官兵说,强敌在近几次局部战争中的巨大优势,在心理上对我们有些影响……
这一情况引起了连队党支部的高度重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除了朝廷腐败、作战指挥失误之外,未战先怯、缺乏与强敌过招的勇气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果现在我们不树立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信心,就很可能成为第二支北洋水师。”
文化是精神的血脉,战斗文化催生战斗精神。连队在局域网上开设了战斗精神教育网页,开办了战斗精神专题广播和墙报、板报、快报;定期组织官兵观看《上甘岭》《冲出亚马逊》《亮剑》等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同时,他们还充分利用北洋水师覆灭的教训,激发官兵报国雪耻和敢打必胜的斗志。
甲午海战虽是清军完败,但其中的一些战斗细节仍值得反思。刘公岛南面的日岛面积仅有不到0.01平方公里,驻守的30余名水兵用8门火炮抵抗住了日本舰队25只舰数百门速射炮的轮番围攻。激战8天,守岛士兵击退日军海陆军多次进攻,使日军未能向威海湾前进一步。
“30名水兵抗击整个日本舰队25只舰数百门速射炮,这个小细节就是以少抗多的典型战例,充分说明只要我们有敢打必胜的信心,不畏战、不怯战,再强大的敌人也不是我们的对手。”战斗精神培育的大课上,指导员万伟的这句话掷地有声,引来官兵热烈的掌声。
战争年代,我军就是以敢于“刺刀见红”威震敌胆。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面练习拼刺刀的胆量和勇气,让刺杀从技术上升为一种精神。
同样是在北洋水师曾经练兵的古战场,记者见识了海防一连官兵操练刺杀的虎胆虎威。去年3月初,张茂春调刚调入海防一连,提议恢复刺杀操训练。第一堂课,他首先让一名虎背熊腰的战士出列:“不管用什么方法,上来刺倒我。”只用一个回合,他就把战士挑翻在地,让官兵瞠目结舌。如今,这样的捉对厮杀,几乎每天都在一连上演,在战士逼视对方的眼神里,你能看到一团跳跃的火焰。
为锻炼官兵的意志品质,他们经常将官兵全员额拉到野外。训练昼夜连续实施,险难课目轮番上演,孤岛生存训练持续展开,让官兵在经受心理和生理的极限考验中,锤炼官兵“英勇顽强、能打胜仗”的过硬作风。
“‘三位一体’多样化的战斗精神培育模式,锻造出一连官兵钢铁般的意志,英勇顽强不拍牺牲的英雄气概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拼命劲头,面对强敌敢亮剑的雄风气质。”威海军分区政委曹元怀谈起一连来,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去年,海防一连参加威海军分区组织的“八一杯”比武竞赛,上等兵石志昂在战术比武时手掌多处划伤,碎石子嵌进肉里,鲜血直流,军医给他简单包扎后建议他退出比赛。小石坚定地说:“我不能拖连队后腿,等我把最后一个科目单杠考完,任凭您安排。”考单杠时,小石手上的纱布已经被鲜血浸透,但他没有一丝退缩,直到完成83个单杠的练习才退出比武,大家深感震撼。
现在,提起一连的官兵,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道“牛气”。此言不虚,一连的官兵“牛”的让兄弟单位尊敬,让对手“胆寒”。
2月19日下午,一连官兵扛着圆木沿环岛路进行训练。当跑到码头附近的路口,发现海军某部正组织3公里考核,大家准备绕道时,没想到海军的官兵竟然主动为他们让路,自发地鼓掌赞道:“一连的兵,真猛!”
团长杨伟峰是一个很苛刻的人,并且喜欢“挑事”。去年底,老兵复退不久,他就组织三个营的训练尖子进行比武对抗。海防一连和摩步连同属一营,本应共同组建成一支参赛队伍,但是杨团长却指示海防一连全员参加,摩步连的尖子加强到其他营。
消息传来,大家不免有些担忧,因为很多骨干在新兵连,剩下的大多数是刚进入第二年的“老兵”,万一比不过咋办。“狭路相逢勇者胜,拼了。”连长张茂春简短的动员让人热血沸腾,官兵在随后的比赛中奋勇拼搏,打败了3支由各营训练尖子组成的“明星队”。这次对抗,不仅增强了海防一连官兵的信心,更鼓舞了大家的士气,钻打赢、练打胜的信心和勇气空前高涨。
“刘公岛多雄伟,海上钢钉不可摧,甲午风云心头绕,一腔青春热血沸,紧握手中枪,誓把国门卫……”聆听着海防一连的连歌,我们坚信,海防有他们在,屈辱绝不会再现。(熊永岭 于安丰 张存阳 马绍惠 闫嘉琪)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