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打赢攻坚克难
几年前,该中心几位专家应邀到某部观摩演习时发现,遂行指挥任务的有两辆指挥车,指挥员不时地要从这个车上下来,上到另一个车上。经过了解得知,两车系统互不相通,只能异车指挥。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大家:美军的一个单兵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呼唤战机凌空而至,我们这样的指挥效率怎么能够打赢现代战争?
为了拆除“篱笆”、整合“烟囱”,实现作战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他们随即组成课题组,开始了“联合训练信息系统”的研发工作。
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难题是上百个软件的标准不一、平台各异。如果另起炉灶重新研制,财力、物力和时间都不允许;而简单整合,难以实现系统的高度融合。
怎么办?中心领导掷地有声:“这一系统是我军联合训练的关键,就是掉几层皮也要把它拿下来。”
强烈的使命感催生强大的内生动力。他们马上兵分两路,一路到部队和演训一线进行深入调研,另一路对相关指挥信息系统源代码进行剖析研究,相继拿出了上百种方案,构建了数十款软件模型,但均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研发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一连几个月,他们冥思苦想,收集查阅了几百万字的相关资料,反复进行研究讨论和思想碰撞,但研发的航船却一次又一次地搁浅,挫败感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突破往往需要坚持、再坚持。正当“山重水复”之时,一本外文资料上刊登的一篇论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启发他们思考:能否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处理平台,将各系统进行综合集成,来解决和实现互联互通问题?顺着这一思路,课题组经过夜以继日的研究论证,最终撕开了突破口。
趁热打铁,经过上百次的反复试验攻关,他们终于研发出我军首个“联合训练信息系统”。
该系统成功解决了制约信息化条件下指挥效能发挥的瓶颈问题,一经面世便在部队得到广泛应用,有效促进了我军联合训练水平的提升。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些年来,他们始终把科研创新的目光聚焦在关系我军打赢能力的核心技术上,攻克了一道道难关,闯出了一条条新路。
—— “陆军参谋作业系统”实现了我军参谋作业方式从手工到自动化的根本性变革,被总部作为全军第一个指挥软件列装陆军团以上部队;
——作战实验系统,为作战方案检验、战法实验验证、作战理论创新搭建了战争“预实践”的全新平台。
……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