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解放军302医院>>医生风采

陈菊梅:一辈子当一名好医生

2014年07月27日13:52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302医院的一名老教授,87岁了,还在一线坚持工作。”这是记者最早接触到的关于“她”的信息。

这名“老教授”是谁?

她是发现中药五味子降酶作用的第一人,先后领衔研制十余种肝病治疗新药;

她扎根传染病防治一线63年,准确诊断并成功救治近60种感染性疾病患者达数十万人;

她独创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和方法进入传染病诊治《规范》,并创造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由85%以上降至38%的奇迹。

2007年4月,在古都洛阳召开的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上,与会的1500多名专家一致推荐,授予她“特别贡献奖”,以表彰她半个多世纪以来在重肝临床第一线作出的突出贡献。

那一年,她已82岁。但在学术之外,那时互联网上几乎搜索不到任何关于她的宣传报道。

她是陈菊梅。

“人如菊淡,品如梅清。”“菊梅”,这个幼年曾经让她觉得“很土”的名字,恰恰浓缩了她“平淡”而传奇的一生——一辈子,当一名好医生。

使命如山

——“为摘掉我国‘乙肝大国’的帽子,我宁愿摘掉身上的全部器官”

新中国成立那一年,从浙江医学院毕业的陈菊梅被分到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科。时空的巧合,就这样把陈菊梅和新中国的传染病防治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5年后,作为新中国第一批传染病学留学生,陈菊梅赴苏联列宁格勒医学院攻读传染病博士。当她以全部功课满分5分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时,导师库斯科列娃风趣地说:“要是有6分的话,我们可以给她都打6分。”

精神和信仰,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也正是这种精神和信仰,让1950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陈菊梅,即便在最艰难的十年动乱期间,也坚定地“相信组织”。

尽管对她的政治审查长达10年,但陈菊梅依然不失其态,忠于使命——

1969年,陈菊梅随医疗队去陕北黄龙县农村巡诊,接受1年多时间的“再教育”。在条件简陋、没有麻醉医生的情况下,为减轻术者痛苦,医疗队决定试用“硬膜外麻醉法”。为确保病人安全,陈菊梅主动以身试验,结果头晕呕吐了两三天。苏醒后,她和大家一起总结经验,终获成功。

从黄龙返回后,陈菊梅患了扁桃体炎。刚好些,她又因抢救乙脑患儿不幸被乙型链球菌感染,全身浮肿。之后因积劳成疾,她又患了肾小球肾炎,“小便像酱油一样”。而此时,陈菊梅也正进入到攻克“乙肝病人转氨酶居高不下”这一临床难题的关键时刻,同时还承担起“降低慢重肝病死率”这一国家重大课题。身为医生的陈菊梅,开始打自己身体的“主意”:只有去除可能引发炎症的病灶,疾病才能不再发作。扁桃体炎好办,摘掉扁桃之后就好了,但肾炎很麻烦,一累就犯。陈菊梅索性割掉了阑尾。“为摘掉我国‘乙肝大国’的帽子,我宁愿摘掉身上的全部器官”,陈菊梅说道。

最终历时8年,陈菊梅成为国内首先发现并试用五味子成功降酶的第一人,造福无数肝病患者;同时,她也带领协作组创造了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由85%以上降至38%的奇迹。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黄子娟、闫嘉琪)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