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让科研与战场“无缝对接”

■北京军区某训练基地 陈 跃

2014年08月21日04:51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让科研与战场“无缝对接”

  创新感言

  只有紧贴实战谋科技创新,才能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现场直击:“全体注意,右前方,敌目标,1500,歼灭!”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千里之外驾驶员与射手同操一台“虚拟战车”——“异地合成仿真训练系统”,实施远程作战,精确摧毁目标。

  7月中旬,目睹一幕幕作战场景,我不禁回想起攻关研发这套智能模拟训练系统的日日夜夜。

  那年冬天,我在基地训练部任职,适逢到某机步师对学兵培训质量做跟踪调研。当听到“学兵专业技能较过硬,但协同能力需加强”的反映时,回想起自己身在基层的习武经历,我就琢磨:能否在承训分散、实装保障难的情况下,增强通信、射击、驾驶几大专业人员协同配合能力,来破解异地远程合成训练难题,让科研攻关与信息化战场实现“无缝对接”呢?

  在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中,每名官兵都是作战链条的重要节点,要求必须具备很强的联合作战意识和协同作战能力。然而,由于以往训练几大专业人员通常采取不同建制承训,分布在不同地域,远的相隔上千公里,近的也有近百公里,所以一直难以异地合成,制约了战斗力快速生成。

  战场需求,成为激励我科研创新的重要动力。为攻克难题,我带领教员杜宏伟等人,展开了艰苦的技术攻关。一无资料二无经验可借鉴,我们独辟蹊径: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平台,首次引入分布交互技术,采用先进仿真手段,将分类模拟器组成虚拟战斗单元,模拟实战背景下实施合成作战。

  论证需求、设计模块、编写程序、加工机件、调试应用……一道道难关,横亘在前进路上:相隔千里怎样在“虚拟作战平台”上有效协同?怎样做好战场仿真设计,使学兵不出营门、不动实装、不打实弹就能在硝烟弥漫、危机四伏的“实战”环境中苦练硬功?

  协同作战一网联。历经数载全力拼搏,经过数千次的调试,新系统终于研制成功,使我军装甲兵异地合成、战技合一、网络化协同训练难题迎刃而解。

  是骡子是马“战场”上遛遛。近年来,从院校专家到部队领导以及上万名无等级学兵经实际应用检验,协同技能、战术水平、作战反应能力及其心理素质等均显著提高,不仅大大减少了实装实弹动用量,而且有效实现了直接遂行联合作战任务的目标。目前,该创新成果已获得全军科技奖。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