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挥师高原,更高的跨越是观念

■母海鹰  赖 兵 孙绍建

2014年08月21日04:51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挥师高原,更高的跨越是观念

赴高原参加演习的四川某预备役团官兵,进行架设浮桥训练。

  邓 波摄

  导读

  7月中上旬,四川省军区军师团三级首长机关带领预备役部队从秦巴山区、川西平原长途机动至康巴高原某生疏地域,开展“天府使命-2014”实兵检验性演习。与此同时,全省各地民兵队伍也同步开展相关保障演练。

  此次持续半个月的演习,是四川省军区近年来动员范围最广、出动实兵最多、机动距离最远、演练要素最全的一次军事训练活动。从平均海拔500余米的丘陵与平原,到平均海拔4000余米的康巴高原,他们跨越的不仅仅是高山峡谷,更是后备力量建设观念上的种种藩篱。

  指挥民兵预备役,也要建强“中军帐”

  “6号梯队注意伪装,车辆加盖防护网……”长途机动途中,演习指挥部运用省军区刚刚建成的信息化指挥平台,做到了对千军万马的实时掌控。移动指挥方舱显示屏上,不时切换着参演部队行军状况和各级作战值班情况,战场动态尽收眼底。

  走进野营地一座座帐篷,记者看到参谋人员操作野战自动化指挥系统,通过网络自如发送“敌”情通报和作战命令。

  指挥能力是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能力;即便是指挥民兵预备役行动,同样需要建强“中军帐”。这是四川省军区各级近年来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应急抢险任务的深切感受。

  去年芦山地震发生后,一支支民兵预备役队伍迅速抵达灾区,但因通信手段滞后,指挥部不能及时掌控部队的位置,难以实施有效指挥。

  “中军帐”建设慢一步,战斗力生成就会落下一大截。去年下半年,省军区作训、装备、信息化处等机关人员,先后赴外单位取经。在此基础上,他们与6个科研单位和院校联手攻关,历经半年多时间,终于建成由信息系统、动员应急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综合保障系统等构成的要素全、覆盖广、畅通便捷的信息化指挥平台。

  与此同时,增强指挥员信息化素养,成为省军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头戏”。今年以来,他们分3批组织军师团三级首长集中轮训,并安排30余名团级单位主官参加上级培训,拓展视野与思维,提高摆兵布阵能力。

  培训中,各级突出计算机网络知识、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运用等内容,加大实际操作训练力度。翻阅省军区机关月训练计划表,信息化装备操作、战场态势分析、指挥谋略和指挥技能等课目占训练内容的8成以上。记者在省军区信息化处了解到,如今全区85%的团以上指挥员既懂信息化知识,又懂指挥和战术,成为托起“中军帐”的中坚力量。

  平战快速转换,非一日之功可实现

  “命令你旅7日12时前完成动员集结,转服现役。” 7月5日16时,四川某预备役步兵旅突然接到上级命令。旅党委迅速召开作战会议,随即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预备役官兵发出征召通知。7日10时整,500余名预备役官兵齐装满员,列队参加转服现役誓师动员大会。

  据悉,此次参加演习的预备役部队提出兵力装备征召需求后,各地国动委立即启动战时动员机制,下达动员命令。不到3天时间,2万余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就完成动员集结。

  此次演练在检验国防动员应急机制成效的同时,也让各级领导进一步认识到:高效顺畅的平战转换,绝非一日之功可以实现。

  近年来,四川省军区协调省委、省政府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国防动员机制的意见》等10余份法规文件。在此基础上,军地按照“平战结合、军民一体”的原则,对国防动员和政府应急管理体系进行有机衔接,建立健全了省、市、县三级指挥体系,完善了形势分析、信息交流、联席办公、检查督导等工作制度。

  建立可靠管用的兵员储备体系,是提升国防动员能力的又一“法宝”。近年来,四川省军地按照“编兵标准从符合应急应战要求向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拓展”的思路,采取定向预编、精确预编的方法,走开跨行业、跨单位、跨地域编组新路子。军地建立后备力量人才数据库,选拔3000余名专业对口人才充实到紧缺重要岗位,并将200余名只挂号、不作为的预备役官兵调整出队。

  记者在指挥部看到,省军区“动员应急系统”详细记录了每一名民兵预备役应急队员所从事专业、技术状况以及籍贯、年龄、身体状况、通信号码等信息。遇有紧急任务,命令“一键下达”。接到命令,每名应急队员就近到预备役部队或人武部报到。此举使过去需要半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兵员现状分析、能力评估等程序,现在仅需半小时即可完成。

  平时严格管理,关键时才有“兵”的样子

  7月8日,正在外地参加商贸洽谈活动的某预备役防化团预备役军官古蔺,接到征召动员短信后,当即赶往团部报到。据悉,此次演习期间,像古蔺这样顾大局、听招呼的民兵预备役人员为数不少。

  近年来,四川省军区着眼担负的应急应战任务,大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2009年6月,省军区依托某预备役工兵团和某预备役防化团,抽编省地震局、建设厅、交通厅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了侦察搜救、抗洪抢险、地质灾害抢险、搜排爆、防化防疫等预备役分队。此外,他们还依托省无线电监测站和电信部门,组建起民兵无线电监测分队和应急通信分队。

  与此同时,各县(市、区)分别组建1支民兵应急连,各乡镇(街道)普遍组建10至30人的民兵应急排,重点村、社区还组建了应急班(组)。省军区根据地域特点和任务区划,为各级应急队伍配备了12个大类、3.5万余台(套)的专业装备器材。

  记者注意到,无论长途行军还是实弹打靶,参演人员均表现出高昂的士气和良好的军事素质,看上去确实有“兵”的样子。

  而这一切,离不开平时严格的管理教育。据悉,为增强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兵味”,省军区各级推出一系列举措:在民兵预备役分队建立党支部,严格落实党员汇报思想、支部报告工作等组织生活制度;“优中选优”挑选民兵预备役人员,参照新兵入伍的标准进行政治审查和体格检查;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置于重要位置,让军魂意识、国防意识根植于心……

  演习期间,各部队根据演习进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军人职能使命、优良传统、尊重民族习俗等教育,确保参演民兵预备役人员思想、行为无偏差。省军区还专门成立了战场管理组,派出纠察小分队进行不间断巡逻检查,维护演习纪律。同时,各单位把做好持续思想发动和解决实际困难紧密结合起来,使参演官兵得以轻松上阵。

  军心振奋,士气高涨。演习期间,未发生一起违规违纪行为。

  演练抛开“脚本”,方能锤炼实战素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个别指挥员虽然准备了演练“脚本”,但由于导调组随机变换情况,“脚本”根本派不上用场。

  7月9日清晨,随着一声令下,万人千车踏上行军路。千里机动,很多官兵理所当然地认为会走高速公路。然而,导调组却逼着部队走险路,频繁在高速公路、省道、山间小道之间穿插变化,最多时一天变换了6次行军路线。

  记者跟随某预备役工兵团行军,一路上多次遭敌“袭扰”。就在部队即将到达集结区域时,又接到新“情况”:前方桥梁被毁。预备役官兵很快架设起一座简易桥梁,确保部队顺利抵达演习区域。

  部队刚刚扎营,某预备役高炮团就接到命令:占领发射阵地,准备战斗!团长吴建国以前参加过多次演习,每次都是按部就班进行:演练动员、长途机动、安营扎寨、训练试炮、实弹射击。尤其是训练试炮步骤,可以让部队适应阵地空气的湿度温度、靶场的风力风向等,以便在正式射击时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正,确保取得好成绩。

  “这不符合惯例呀?”正当吴建国犹豫时,师领导的“督战”电话打来了:“怎么还不见行动?这是战场,没有惯例!”

  记者在演习现场看到,各种“敌情”接连出现,充满浓浓火药味,逼着官兵动脑筋、想对策,锤炼战场应变能力……整个演习过程中,从指挥控制中心到演习一线,紧随战场态势见招拆招,演练了40多个课目。未来战场情况瞬息万变,错综复杂。仗怎么打,兵就要怎么练。这次演习不按老套路出牌,坚持随机导调,有时还让基层自主指挥,使每一场“战斗”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提高了指挥员的打仗意识。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