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实高新难险,接力攻关克难——提升应急机动作战能力
夜黑如墨,风雨交加。在蜿蜒湿滑的山路上,他们闭灯驾驶,启用“静音”模式,冒雨摸黑前进……
这一幕,正是这个旅进行夜间考核的场景。
而这样的场景,在这个旅早已司空见惯。训练部门分解细化不同兵种、专业的高新难险课目,将寒夜复训、近身爆破等高危内容纳入训练周表,让科技含量重、难度强度高、安全风险大的训练成为“家常便饭”。
旅属炮兵团驻地谷深林密,江河纵横,防区内散布着多个自然村。特殊的地理和社情,使炮兵训练一开始难动“真格”。怎么办?团党委研究后,就地组织实弹射击,将目标设在营区后山,让营房置于弹道之下……
如此搏命,为履使命。这个旅始终把一流应急先锋作为建设目标,敢担风险,勇于创新。
他们打破建制壁垒和兵种界限,走出一条要素集成、单元合成练兵新路,多次试训论证形成的某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填补全军空白,被总部推广;探索的“体能训练12法”被编入军事训练指导法;攻关编写的信息化训练试训纲目,较好地解决了旅团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训练开展难的问题……
他们还与全军多所科研院校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开展联合攻关。与某电子科技集团携手破解各类作战力量链接难题,与某指挥院校联手突破高原战场指控瓶颈,联合某科研所攻克战场信息采集难题……
如今,这个旅已成为成都军区新战法、新成果的试验基地。
8人殉职沙场,409人因公伤残——用血肉之躯铸就打赢利剑
2013年底,这个旅组织昼夜远程机动拉练,旅医院、通信连等单位女兵请缨出征,混编成一个战斗排,冒着严寒全程参训。途中,尽管有人感冒发烧,有人摔伤挂彩,但无人退缩掉队。她们相互搀扶,咬牙坚持,在冰天雪地出色完成卫勤、通信等保障任务。
训练敢打敢拼,比武舍生忘死。2013年3月,藏族干部次仁平措为参加全军训练尖子比武,提前结束婚假归队训练——武装越野,别人跑10公里,他跑20公里;瞄准练习,他滴上眼药水,在风雪中目不转睛;负重攀登,他偷偷在背囊里塞石块……选拔结束,并不魁梧的次仁平措体重降了15公斤。
比武期间,次仁平措不慎摔伤,导致左手重度骨折。为了不影响集体荣誉,他隐瞒伤情,强忍痛楚坚持比到最后,与战友一起夺得全军夜间特种射击第3名。
近20年来,这个旅近600人次在上级组织的比武竞赛中获得前5名。
笑对生死考验,无愧崇高使命。20年来,这个旅先后有8人在军事训练、执行任务中牺牲,409人负伤评残……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用血肉之躯铸就着这支铁血劲旅的打赢利剑。 (王玉山 陈伟平 晏良)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