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0年高海拔地区驻训演习,创新近百项训法战法,填补40多项高原军事空白,7次被解放军四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建制连队在高寒山地负重攀爬、武装越野成绩列全军第一……
宁舍生命,不辱使命。
作为一支担负特殊作战任务的拳头部队,成都军区某山步旅多年来勇敢驰骋生命禁区,用忠诚和热血谱写了一个又一个享誉全军的辉煌战绩。
弹药年年打超,追加上百万发——实战化练兵形成常态
演习冲锋号刚一吹响,尖刀班班长张昭军就拼命往前冲。没承想,冲到半途“触”发了一枚真雷。
巨响过后,张昭军从尘土中探出头来,眼前竟是几节血淋淋的肠子。他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还好,都在。环顾四周,战友都“倒”在血泊之中……
上述画面是这个旅平时演练的真实场景:他们发挥“战场特效师”作用,将惨烈的战争场面复制到训练场上,目的是贴近实战练兵,使人身临其境。
如何抓好实战化?旅党委多年来坚持实弹化。翻开这个旅各个时期的训练周表:应用射击、考核射击、对抗射击等实弹化训练贯穿全年,新年开训即打、分业训练要打、驻训演习也打、冬歇期里还打……
这样训练,弹药难免超标。2014年7月,上级装备部门领导来到旅机关,旅长赵雄诉苦:“今年前5个月,旅里组织‘三实’作业12次,相比去年同期弹药消耗上升21.5%。照此打下去,弹药又不够用啦。所以,还得追拨一些……”
作为一旅之长,向上级开口要弹药,一直是这个旅的“光荣传统”——近20年来,全旅子弹年年打超,已经累计加领上百万发。
一场实弹射击考核在雨中进行。枪响,靶落。官兵冒雨打出一串精彩数据:实弹射击合格率100%,优秀率超过75%……这位分管“军火”的领导当场表态:“弹药问题,不是问题!”
驻训兵发多地,考核昼夜衔接——锤炼全天候全地形作战硬功
多年来,这个旅驻训演习已成习惯:不去熟悉地域,消除军事盲区。
1994年,这个旅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第二年一开训,他们就昼夜兼程,先后翻越4座终年积雪的险山,千里挺进无人区,多路布兵,将帐篷搭在大风口上、冰河之畔和沼泽当中。
吃透一地,转战一方。好不容易适应下来,旅里又在寒夜下令换场。这次,他们不仅互换场地,而且互为对手,轮流攻防。
20年来,这个旅组织驻训演习,总是分批出击,转战多地。如此折腾,目标只有一个:锤炼全天候全地形作战能力。
2014年驻训,这个旅不仅将兵力打乱部署,而且“南征北战”——过去出征,部队总沿北线行军。而今,高原升级交通干线,刚刚竣工的南线公路成了他们走向未来战场的新通道。
令出一口,兵分两路。千人百车好比两条长龙驰骋疆场,分别进驻海拔高差千米以上的3个陌生区域,先开展耐严寒、抗缺氧、抗疲劳等适应训练,再组织山地进攻、要点防御、夜间夺控等对抗演练,昼夜衔接,以考促训。
透过地理资料分析,更可见这个旅“野心”:挑选的驻训点“远近高低各不同”,地貌既有江畔峡谷、草甸湿地,又有高山雪原、冰川达板,囊括了主要高原地形。
“练为战,说穿了就是要眼睛盯着‘战场’,脚步踏上‘阵地’。”旅政委廖碧洲说。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