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边关,那棵挺立的小白杨

■郭发海 本报记者 王振江 特约记者 张应翔

2014年09月02日05:42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边关,那棵挺立的小白杨

小白杨哨所

  编者按

  2013年2月,习主席在视察兰州军区部队时深刻指出,要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2014年4月,习主席在视察新疆军区部队时,又指出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本期的《文化观察》栏目,与你一同走进新疆塔城军分区,分享他们30年来传承小白杨红色文化基因,从一棵小白杨到参天大树、从一首歌到一个品牌、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成长故事,感受他们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卫国戍边的责任担当、落地生根的坚强意志和默默奉献的朴实情怀。

  曾有位哲人说过,文化是一条河。它缓缓流入我们的生活,悄悄融入我们的生命,强力滋养着我们的灵魂。文化之水从何而来,又流向何处?我们可能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只要有这条河流过的地方,就会长出迷人的浅滩,茂密的青草和心灵的歌唱。

  高耸的雪峰,茫茫的草原,裸露的戈壁……初秋,记者跟随桂玉华副团长率领的总政歌舞团演出小分队进行“歌声飞过30年”慰问演出,走完塔城军分区绵延数百公里的边防线,这种感受尤为强烈。30年来,这个军分区着力弘扬小白杨精神,打造健康向上、励志育人的文化环境,使小白杨精神成为一个边防文化的特色品牌,为构建稳固的千里边防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从一首歌到一种精神

  小白杨戍边文化是如何打造的

  “《小白杨》这首歌,我整整唱了30年。小白杨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代表一种精神,成为一种文化品牌……”演出中,歌唱家阎维文这段话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小白杨哨所,原名塔斯提连前哨班。塔斯提,哈萨克语意为石头堆。1982年春,哨所锡伯族战士程富胜探亲归队,把母亲送的杨树苗种在哨所旁。因环境恶劣只活了一棵,但他在这一干就是17年。1984年“八一”晚会,以这段故事创作的歌曲《小白杨》,经阎维文首唱后,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30年来,这首歌经久不衰。小白杨哨所不仅成为塔城军分区和塔城地区的文化品牌,还先后被命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第二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近年来,我们通过重新解读小白杨精神、开展‘学习小白杨精神,争当小白杨传人’系列活动等组合拳,积极打造小白杨戍边文化品牌。”分区宇文喆政委介绍说。

  2003年7月中哈国界线勘界议定书正式生效,原来的小白杨哨所变为我边境浅近纵深,不再是前沿。但分区党委认为,其代表的边防官兵忠诚、忠贞、忠勇的历史和精神血脉始终在延续。他们在政工网开设小白杨精神讨论专题,引导官兵思考什么是小白杨精神。历时半年,凝结着众人智慧的“扎根边防、蓬勃向上”8字精神,得到广泛认可。

  记者一路走来发现,无论在分区机关还是在基层连队,每天广播的第一首歌曲就是《小白杨》,营区醒目位置或镌刻或悬挂有“扎根边防、蓬勃向上”8个字,以小白杨为主体的边防文化成为锻造戍边官兵钢筋铁骨的精神营养。

  “小白杨哨所犹如一张红色名片,成为强化官兵使命意识、激励官兵安心守防和陶冶官兵思想情操的无声讲堂。”小白杨哨所所在边防团许翔政委如是说。

  从个人到团队

  小白杨戍边文化究竟有多大作用

  的确,历经30年风雨变迁,当年的小白杨已枝繁叶茂,长成了参天大树;在哨所服役17年的老班长程富胜已经复员返乡。但代代官兵在同小白杨守边防的人生成长中,却深切地感悟着小白杨精神“扎根边防、蓬勃向上”的深刻内涵:那就是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卫国戍边的责任担当、落地生根的坚强意志和默默奉献的朴实情怀。

  这种精神的力量有多大?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这样3个青春成长的样本——

  塔斯提边防连原指导员徐伟锋,与同守一条边防线的“孙龙珍女子民兵班”班长霍琰相识在小白杨哨所。由于民兵班附近有一片山楂林,他们的爱情故事被称作是“山楂树”爱上“小白杨”。后来,霍琰考上公务员,原本可以到条件优越的城市工作,却因放不下小白杨哨所,回到哨所驻地工作,陪伴丈夫守边防。今年5月,已经在机关任了4年股长的徐伟锋面临工作变动,他主动要求到小白杨哨所所在边防营当了教导员。小两口的想法很简单:“小白杨见证了我们的爱情,也要见证我们的忠诚。”

  中士时海军,是听着小白杨这首歌曲长大的。2006年12月,他如愿来到小白杨哨所,成为连队军马驯养员。那年冬天,他和战友们在巡逻途中突遇暴风雪迷了路,十几个人爬冰卧雪3昼夜,徒步40多公里返回连队。他说:“当一种精神成为一种自觉追求时,‘扎根边防作奉献,白杨伴我守边关’就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在连队工作8年,他把军马驯养得膘肥体壮,成为享誉边关的“马司令”。

  “这么艰苦的环境,我到底能不能扎根?”那年刚从军校毕业的李龙被分到了条件非常艰苦的雀干托盖边防连,他很失落。但在小白杨精神的激励下,他选择了坚守。当指导员6年,连队连续4年被两级军区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连队和标兵连队,个人数次立功。如今,已走上团职岗位的他,成为分区传承小白杨精神的典范。

  小白杨精神不仅影响着个人“扎根边防”,更促进了单位建设“蓬勃向上”发展。

  阿吾斯奇连是分区距离机关最远的一个边防连,防区地形复杂,边境管控难度大,近年来连队在过去的无人区增设了一个季节性执勤点。去年10月,在分区其他执勤点均已回撤的情况下,连队主动要求将驻勤时间延长至12月份。连长王均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大家的心声:“有小白杨精神的激励,再苦再累我们都能坚持。”

  2012年,兰州、新疆两级军区组织训练尖子举行创破纪录比武竞赛,该分区夺得兰州军区的4块奖牌和新疆军区的5个第一,总成绩名列参赛边防军分区前列。

  采访中,记者欣喜地发现,如今在军分区的积极协调下,中科院在一线连队防区成功进行了“边防无线高速链状感知系统”试点建设,无需光纤即可实现边境实时监控,为连队边境管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执勤效益大幅提升。

  一棵小白杨,无限正能量。几天的采访,记者不禁感叹:小白杨精神作为塔城军分区特有的边防文化品牌,正激励着军分区一代代官兵茁壮成长,一棵棵“小白杨”在边防一线成长为参天大树。

  从墙里到墙外

  小白杨戍边文化如何传承和拓展

  今年7月,库则温边防连副连长哈山带队执勤时,及时发现并果断处置了7名非法越界人员,荣立三等功。这条消息在全团不算是新闻。这个连队“风口显风骨,达坂铸忠诚”的连魂激励着官兵们续写忠诚戍边的光辉篇章。

  记者采访发现,为进一步传承拓展小白杨戍边文化,他们在部队广泛开展“唱响连歌凝聚兵心士气,传承连魂激发戍边热情”活动,每一个连队都从历史传承、使命任务和现实要求等不同侧面,总结提炼出了特色鲜明、感召力强的连魂,进一步丰富小白杨精神的广泛内涵。

  丘尔丘特,哈萨克语意为“窄沟”。丘尔丘特边防连地处大山深处,大雪封山期长达5个月,守防条件艰苦,是目前分区唯一不通长明电的连队。面对“抬头一线天、出门山连山”的恶劣环境,连队总结出“铆在窄沟一线天,甘于寂寞守边关”的连魂,激励官兵耐得住清贫寂寞,经得起艰苦考验,扎根哨所,忠诚戍边,连队连续7年被评为标兵连队。

  文化连着战斗力。分区司令员彭刚介绍说,在小白杨文化品牌的滋养下,他们聚焦强军目标,采取一连一魂引领,一哨一景熏陶,一点一滴灌输的方式,一批带着硝烟味道,充满战斗气息的界碑文化、长廊文化、石头文化、战场文化、弹壳文化应运而生,阳刚血性的文化环境建设,为官兵投身强军实践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行走塔城边防,一段段催人奋进的戍边故事,一处处让人身临其境的纪念场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弹壳工艺品,一块块刻有“能战方能止战”等战斗标语的文化石……让人热血澎湃。

  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离不开一代代边防军人身体力行地传播。自去年始,分区设计制作小白杨纪念章,颁发给转业干部和退伍老兵,激励他们永做小白杨精神的传人。

  墙内开花墙外香。随着小白杨戍边文化品牌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同,小白杨哨所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如今,“小白杨”这三个字,已经成为塔城地区乃至整个新疆戍边文化的一张名片。小白杨精神在不断砥砺官兵士气的同时,已经延伸和影响着塔城地区各行各业。

  从小白杨宾馆、小白杨中学,到即将建设的小白杨市;从小白杨电站、小白杨商店,到企业生产的小白杨酒……透过这些独有的品牌和场所,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塔城这片历史底蕴厚重的边陲热土上,处处体现出的是各族群众对小白杨精神的追崇和独特情感,以及因而孕育出的炽热的家国情怀。

  本版照片:李伟新摄

  照片制作:方 汉

  小白杨红色基因代代传

  ■宇文喆

  30年前,一曲《小白杨》迅即唱响大江南北。歌声飞过30年,有一个问题引人深思:为什么一首军旅歌曲唱响30年仍经久不衰、广为传唱?为什么长在偏远边境上的一棵白杨树,每年能引来七八万游客前来参观,成为文化品牌?回望30年,一棵树、一支歌、一种精神,到文化品牌,其蕴含的深层次原因不正是人们对精神的渴望和追求吗?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边防军人戍边守防更需要强大的精神作支撑。以“扎根边防、蓬勃向上”为主要内容的小白杨精神,是分区部队组建60多年来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她根植于塔城边防沃土,汲取着厚重的历史营养,直接源于一代又一代边防官兵卫国戍边、牺牲奉献,朝气蓬勃,永远向上。

  这一精神折射的是一种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敢于挑战自然环境,勇在“石头滩”上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敢于挑战艰难困苦,越是条件艰苦越要迎风挺立,越是偏远闭塞越要彰显旺盛的生命力,敢于挑战自我,以内心的强大经受各种考验,永葆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革命豪情;一种卫国戍边的责任担当,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把确保边防安全扛在肩上,视使命重如山、名利淡如水,“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守西北之边防,保国家之安宁;一种落地生根的坚强意志,像小白杨一样扎根在边防,守望着北疆,用崇高的理想凝神聚气,苦中干事业,苦中有作为,苦中砺本色,把自己铆在边防线上,用青春和热血铸就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一种默默奉献的朴实情怀,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从部队组建初期“三根木棍搭地窝、三把炒面一口雪”的艰苦创业中汲取奉献品格,从“亏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坚定选择中展现信念的力量,顾大局、讲奉献,永远保持高尚的人生追求和政治品格。

  边防部队处在反侵略、反分裂、反渗透、反策反斗争第一线,时刻面临各种复杂斗争和艰苦环境的严峻考验。30年来,尽管边防部队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边防军人的使命责任没有变,面临的考验和挑战甚至会越来越多,要贯彻落实好习主席关于强军目标的重要思想,必须大力弘扬小白杨精神,切实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才能为完成以边防执勤为中心的各项任务提供精神动力。

  唱响连歌凝聚兵心士气,传承连魂激发戍边热情。我们在分区部队广泛开展“唱小白杨歌曲、讲小白杨故事、做小白杨传人”活动,引导广大官兵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不断为戍边卫国激发正能量,使小白杨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作者系新疆塔城军分区政委)

  我的小白杨情结

  ■阎维文

  我是在1984年第一次演唱这首歌的。那时我还很年轻,苦于没有自己的代表作。我第一次拿到梁上泉作词、士心谱曲的这首歌,反复地哼唱,十分喜欢。《小白杨》是我唱响的第一支军歌。后来,我在无数场合唱起这首歌。在东北地区,很多人不知道我的名字,都叫我小白杨。那时我有个误区,以为小白杨哨所应该在东北,因为东北的白杨树也很多。直到2004年,我随“心连心艺术团”来到小白杨哨所慰问演出,才知道歌中唱的小白杨在新疆塔城。这次来塔城进行“歌声飞过30年”慰问演出,已经是我第三次到小白杨哨所,但依然十分激动。多年来,我在演唱这首歌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反思自己,自己在歌声中一步步成长。

  30年来,这首歌见证了中国很多重大的事件。在’98抗洪的大堤上,在抗击非典的小汤山,在汶川玉树地震的重灾区,在远离祖国大陆的西沙群岛,在京郊的阅兵村……在人民军队经历的很多大事件中,我唱响《小白杨》,就是想让更多的战友了解到什么是小白杨、什么是小白杨精神。这么多年,我们唱了那么多军旅歌曲,还没有一首能像小白杨这样形成一个军旅特色的文化品牌。小白杨不仅是对军人戍边精神的一种弘扬和宣传,而且对年轻一代继承爱国主义也是一种弘扬和宣传。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