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第十届全军文艺会演作品评论选登

马正建

2014年09月02日05:43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第十届全军文艺会演作品评论选登

话剧《兵者,国之大事》

  杂技剧《破晓》

  大型情景声乐套曲《西柏坡组歌》

  歌舞诗《英雄核潜艇》

  图片制作:方 汉

  五年一次的全军文艺会演,是军队文艺工作者的受阅日,更是军事文艺创作的收获季。

  今年的第十届全军文艺会演,以32台节(剧)目、360多件作品的体量,彰显了军队文艺工作者喷薄汹涌的创作能量;更以“中国梦强军梦”为题眼,为军事文艺殿堂增添了讲述强军故事、闪耀英雄本色、思考军事变革的时代“横梁”。

  当本届会演的舞台在祖国四面八方的座座基层军营里搭起,这些散发着艺术芬芳、凝聚着爱兵情愫、蒸腾着思想热力的作品甫一接地气,便释放出巨大的感染力、震撼力和辐射力,赢得三军将士的一片叫好。

  这里选取本届会演中的4部作品,让我们循着专家的剖析和理解,共同感受它们的生命蕴藏——

  正面强攻的现实力作

  ——评总政话剧团话剧《兵者,国之大事》

  ■马正建

  “兵者,国之大事”是古代军事家孙子所著兵书的开篇语。在当代,“兵者”还是不是“国之大事”? 什么是“兵者”的“国之大事”?“兵者”该怎样承担起肩头的“国之大事”?对于这些关乎军人、军队、国防以至于民族安危的问题,话剧《兵者,国之大事》站在时代前沿,结合当前的国际背景和部队实际,做出了凝重的思考。

  该剧由数年前一次惯常的军演切入,按导演部的预设方案,演习顺利进行并圆满结束,在大家高高兴兴要开庆功会时,参谋杨天放却作出“演习没有从实战出发因此不能算成功”的评价,引发一片争论。一场不设预案的多军兵种远程联合对抗演习,就这样成为展现观念对立、情感冲突、利益撕扯与心灵纠葛的平台,将戏剧冲突推向高潮。

  先是充满安全隐患与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演习方案受到质疑,再是第一集群指挥员赵云飞私下请求杨天放透露导演部随机导调意图遭拒,二人多年情谊破裂;继而,夺岛登陆中空步协同距离过近而误伤阵亡的楚小虎,恰是演习总指挥、赏识并培养了杨天放的将军楚玉麟的爱子。演习按预案继续还是因事故终止?环环相扣的剧情如渐渐勒紧的脖套,巨大的悬念与高度的压力瞬间将时空凝固,令观众透不过气。而楚玉麟将军强忍失子之痛指挥部队继续按预案演习,那一句惊涛裂岸般的台词既是戏剧转折的关键,也成为激励千千万万官兵摈弃一切陈规陋习、按打仗要求练将练兵的名言警句:“烈士在看着我们,人民在看着我们,看我们有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有没有向死而生的气概,敢不敢用身体滚雷的精神杀出一条血路”!

  观这部剧时,总会令人的思绪游离于剧情之外,频频与现实对位。在剧中人物身上,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我们的上级、战友和我们自己。也许剧中杨天放、楚玉麟、孟班长等人对军队建设的思考,只是当今社会物质生活走向丰富的过程中极少数人的思考,但它关切的却是复兴的成败、民族的存亡这个比天地还大、比个人生命还重的“国之大事”!

  在这个“轻文艺”日盛的时代,谁能以艺术的手术刀,为我们的人民军队做最深层次的思考和警醒?话剧《兵者,国之大事》堪当此任。其锐利的思想锋芒与生动的戏剧情节、掷地有声的人物台词,连同它整体的军味、兵味、战味所形成的大视野、大情怀、大格局、大境界,以及那恢弘、崇高、阳刚、浪漫的英雄主义美学追求,正是军队艺术家在戏剧领域,以国家战略的视点、以顽强攻坚的姿态、以斩关夺隘的拼搏,成功完成的一次为着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明天的泣血长歌!

  听,“忘战必危”“真打实备”的警钟已然在每一名中国军人灵魂深处撞响,强军目标的实现还会远吗?

  深海大洋的英雄群像

  ——评海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诗《英雄核潜艇》

  ■王虎成

  一位哲人曾说过:“时间的长度是某种相对的东西,而精神的力量却闪耀着永恒的光亮。”

  充盈着鲜明时代气息、海洋张力和英雄气概的歌舞诗《英雄核潜艇》,就是以历史纵线和现实截面交相叙述的方式,串连起海军核潜艇部队“承载复兴梦想、践行强军使命、勇闯惊涛骇浪、建功深海大洋”的一道道胜利航迹,于宏大叙事中打造出顶天立地的英雄群像。

  在这部作品中,新兵、老政委、机电长、艇嫂、艇长5个人物的旁白式朗诵,辅以声乐、舞蹈、情景讲述等艺术形式,描绘出水下潜航、夫妻分别、等待凯旋等多个不同的时空画面,全方位生动展现了核潜艇官兵胸怀强军梦、在大洋深处几经生死、甘做寂寞英雄的崇高精神。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这是舍命的事业,需要铁打的军人!”当海军核潜艇官兵践行“平时核威胁,战时核反击”的那份使命担当,长期蛰伏浩瀚大洋,随时点燃深海雷霆的那份精神风采,用热血书写忠诚、铸就共和国水下核盾牌的那份壮志豪情喷薄而出之时,带给观众的是难以名状的震撼和感动。

  歌舞诗《英雄核潜艇》塑造英雄,不再是司空见惯的高大全式,而是从作战样态到生活形态,全方位细腻解读潜艇兵的喜怒哀乐,在柔肠与铁骨的交汇中,捕捉他们最为闪亮的人性光辉。歌舞《那一天》让人深切感受到核潜艇官兵虽然沉默但却无比忠诚的性格。双人舞《今夜无眠》折射出潜艇兵甘于以苦为乐、意在深蓝亮剑的英雄情结。男女声二重唱《蓝色之恋》,更让人体会出核潜艇官兵细腻感人、情真意切的内心世界。

  使命激发豪情。网络时代,很多人常说精神已死。正是这样一部剧,让人们又看到了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对党的绝对忠诚、以守土有责的职业担当来践行使命的光荣;他们角逐大洋的雄心壮志和必胜信念,给人以鼓舞和力量——他们是核潜艇兵!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写照。海军文艺工作者勇于在生活中开掘深井,为这部歌舞诗提供了坚实饱满的内涵基础。实践证明,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讲述拼搏奉献、追梦圆梦的动人故事,才能礼赞爱军精武、矢志打赢的时代英雄。

  赶考路上的追梦强音

  ——评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大型情景声乐套曲《西柏坡组歌》

  ■刘海涛 尤国辉

  《西柏坡组歌》是一个重大的现实主义革命历史题材作品。选择“西柏坡”,就意味着选择了历史、选择了传统、选择了时代的呼唤。它要表达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它要反映的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重大历史课题和在这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它要发出的是“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的历史警言;它要承担的是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历史,牢记“两个务必”,不背弃信仰、不脱离群众的重大历史使命;它观照的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西柏坡组歌》中的每一首作品,都有它深厚的历史根源和对现实的影射启迪。

  沿着秦皇《古道》的征程走来,苦难、抗争、困惑、光明,我们闯过道道关隘,可还有人记得我们当初出发的理由吗?“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哪里去,流血流汗打江山,为的是什么?”“我来的时候,你倾其所有。你盼的时候,我在哪里?”这是领唱与合唱《我的西柏坡》《天下乡亲》的发问,这是明天对昨天的发问,是对党面临“四大危险”“四大考验”的发问。层层发问,振聋发聩。

  “你不是一个静止的高度,你是一座隆起的山峰,所有活着的人都是你的眼睛……人民时刻注视着我,天堂地狱都在口碑中”,领唱与合唱《巍巍太行》阐释了人民群众是历史评判者的唯物史观,指出只有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一切以人民的意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

  1948年9月,408封4A级以上的电文从西柏坡发往前线,三大战役在密集的电报声中打响。艺术家们用《发报机的号角》描述这一事件,“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只发电报。是看局部还是看整体,是看得失还是看全局。敢不敢牺牲,敢不敢担当,敢不敢丢掉,敢不敢割弃。”歌曲吟唱间,人们不免深感触动: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触及现存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必然也有一个局部与全局、得与失和敢与不敢的问题。

  在西柏坡简陋的指挥所里,缺地图也缺红铅笔,军事指挥家用老百姓送来的红线绳代替红铅笔,“红线绳就是红箭头,红箭头就是红线绳。它让枪炮长眼睛,出神入化显神通。”女声合唱《地图上的红线绳》唱出了这种被外国人称作“东方魔力”的力量之源和精神高度。当年,人民军队就是凭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攻石门、克济南、困辽沈、围平津、下淮海、逼南京,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

  作为观者,能听到《西柏坡组歌》这样的作品,能看到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还有这样一批“西山脚下的追梦人”为打造立意健康、内容向上的主旋律艺术精品在躬耕奉献,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人间正道是沧桑”,祝愿《西柏坡组歌》能像《长征组歌》一样,传唱不衰。

  强军实践的艺术回应

  ——评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杂技剧《破晓》

  ■曾海祥

  一部作品只有对人的灵魂具有强大感召力,才能打动人、影响人。就现实军事题材作品而言,军队、战场、士兵是永恒的主题,是艺术的内核。

  《破晓》公演以来,之所以能够获得好评如潮,除了在“技”与“剧”的融合、“情”与“景”的交汇、“理”与“事”的演绎上有创新有突破外,最重要的恰恰是因为它的创作理念紧贴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思维观念、创作立意紧贴我军建设整体转型的时代要求、创作内容紧贴军队建设发展的丰富实践,以独到的文化感知、艺术想象和舞台创作,向火热的强军实践作出艺术回应。

  高举旗帜、听党指挥,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的魂和根,理应成为现实军事题材作品最重要、最精彩、最有生命力的核心要素。《破晓》艺术地描绘小战士与“90后”特种兵各自的精神成长轨迹,交替演绎两个时空,同步刻画两代军人,年代不同、场景不同,但信念一致、主题一致,让人穿越时空去完成一次心灵之旅,去探寻相同的人生境界,去领悟相通的价值追求。尤其是用“相同的对白”“同向不停的奔跑”等艺术手法,把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情感和永不放弃的追求尽情释放,深刻地揭示了“信党爱党跟党走”这个人民军队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和“精神密钥”。

  突出战斗属性,强化“军人生来为战胜”的意识,是现实军事题材作品的崇高使命。《破晓》通过讲述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两个故事,把战争与和平联系起来观察、理解与思考,把“能战方能止战、有备才能无患”的战争辩证法讲得淋漓透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今天的军事变革、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职责;运用杂技技巧、声光模拟和舞台制作,近乎“写实”地把革命战士“除去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崇高追求进行舞台还原和艺术呈现,使全剧充盈着与战斗同行、向战场接轨、为打仗服务的战斗气息。通过这种铺陈,剧中“战争没有远离、军人追求必胜”这个思想支点得到了全维的描述和充分的表达。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催生伟大的作品。在迈向强军兴军的征程中,我们期待更多像《破晓》一样的精品力作。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