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耽误一秒就是犯罪
观摩王奇主任的手术,若没有一点临床积累,绝对让你感觉眼花缭乱。
当一名3个月大的先心病患儿被家属抱到王奇面前,求他“救救可怜娃儿”的时候,王奇落泪了,“我也有孩子,你们的心情我完全理解”,由于患儿年龄太小,体重太低,手术风险很大,但面对患儿一家殷切期盼的眼神,王奇咬牙决定冒险一搏。
当小小的身体麻醉后安静的躺在手术台上时,一场无声的战斗打响了……
繁杂的消毒程序后,戴着白色无菌手套的王奇神情严肃,在无影灯下站定。
一助到位、二助到位、器械护士到位,王奇的大脑开始高速运转。
第一刀,轻轻划开孩子薄如蝉翼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至胸骨,纵劈胸骨、分离胸腺、剪开心包。
当看见孩子还没鸡蛋大小的心脏在心膜下均匀的跳动着,王奇难以察觉的轻轻叹了口气。
随即,他紧紧盯着外露的心脏,稳稳的切开房间隔,不多不少,正好探查到室间隔缺损部位,缺损大小确定好,取一块相应大小的补片,慢慢铺上,用镊子捏着肉眼都很难看清的双头针,将补片边缘与组织细细的缝合,一针、两针,三针??缝、拉,剪,送入垫片,打结。
一切都在紧张有序中进行。
一位主刀,两位医助,两位台上台下护士,加上麻醉师,一台心外科手术需要近7、8个人,诺大的手术室里竟鸦雀无声,除了体外循环机的“嗡嗡”声,寂静的空气中传来的只有手术刀那细若游丝般,金属触碰人体皮肤的声音。
时针悄悄划过了两圈,手术终于成功完成。
患儿心脏自动复跳,血压稳定,情况良好,所有人松了一口气,又一个孩子在王奇的手里重新获得了享受生命阳光的机会。
刚开始配合手术时,大家都对王奇“敬而远之”,因为他近乎苛刻的手术环境要求让人觉得很压抑,不习惯。
“别的手术还能说说话缓解气氛,心外科的手术台永远是寂静的”。
“有一次因为紧张,一慌神,我把手术钳递错了,王主任脸色严峻,一言不发,自己迅速伸手从器械台上抄起正确尺寸的钳子,眼神里跃过一丝严厉,我心里直打鼓,看着主任的神情,怪自己怎么犯这种低级错误?”
手术结束后,我鼓起勇气问主任“您怎么不骂我呢?”,没想到主任严肃的说:“你递错了耽误几秒钟,我说你又要耽误几秒钟,心脏停跳时间被人为延长,手术风险加大,下次决不能再犯这种错误!”主任几句话,比批评我一顿还让我震撼,这种真正的、深切的为病人着想的极细心思怎能不值得我学习?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