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历时近半个月的空军新一届歼击航空兵部队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日前圆满落幕,5名飞行员(机组)被评为“空战能手”,荣获年度“金头盔”奖。至此,空军颁发的“金头盔”奖已增至31顶。
歼击机飞行员职业生涯的至高荣誉
大漠砺剑,决战长空。
9月2日—13日,来自7个军区空军19个航空兵旅(团)的170名歼击机飞行员,经过连番拼杀,最终有5个旅团荣获“空战优胜单位”,5名飞行员(机组)被评为“空战能手”、荣获年度“金头盔”奖。至此,空军颁发的“金头盔”奖已增至31顶。
“金头盔”比武,象征着中国空军对抗空战训练的最高水平;问鼎“金头盔”,更是空军歼击机飞行员职业生涯的至高荣誉。
自2011年以来,伴随空军实战化训练的深度推进,一年一度的“金头盔”比武考核始终着眼未来的作战需求,其规模、难度、强度以及实战化程度年年递增,现已成为提升人民空军空战能力的“磨刀石”和“孵化器”。回顾走过的4年,“金头盔”的实战化之火,已燃遍空军大部分三代机部队和二代机部队,很多飞行员经过“金头盔”的战火淬炼,已成长为所在部队的指挥员和训练骨干。
空军司令部军训部副部长于和杰说,与首届相比,本届参与角逐的飞行员已由108名增至170名、考核形式由单机对抗发展为编队空战,设置的“金头盔”也由10顶压缩至5顶。他认为,“金头盔”之战好比“试金石”,通过它,可以锻造和检验出真正的王牌劲旅和蓝天勇士。
新选手首次过半
于和杰告诉记者,今年更突出团队协同制胜和新人担纲主角,不仅压缩了“金头盔”的获奖几率,而且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选参加人员的做法,进一步提升“金头盔”空战比武的含金量,并首次从初赛阶段就采取双机编队对抗。此外,今年还是首次推行“准击落制”评判标准,首次规定新选手不低于50%,大幅增加首攻命中分数比例,一批年轻的尖子飞行员脱颖而出。
对于本届比武的诸多亮点,空军司令部领导讲评时认为,首次参加的部队和人员,面对严酷的条件和强悍的对手不甘示弱,空战中斗智斗勇,很少出现明显的“一边倒”现象,涌现了大批作风过硬、战术素养优秀的飞行员和指挥引导人员。
以变应变,挑战惯性思维
从一对一实力对决到二对二协同作战、从超视距打击到近距“拼刺刀”、从全程电子对抗到实时数字评判,走进“金头盔”演兵场,战斗氛围扑面而来。
先后3次带队参战、带领部队斩获两顶“金头盔”并蝉联两届“优胜单位”的广空某师参谋长吕广坤最强烈的感受是:“对手越来越强,取胜越来越难!”“打仗最讲求新求变,不进步挨打,进步慢了也挨打。”而带领部队赢得本届“优胜单位”、个人两获“金头盔”的南空某团副团长颜锋的制胜经验是:平时多走险道,战时才有坦途。
“攻击与退守战术运用灵活,规避与发射时机把握精准……”回看济空某团飞行员李海明的空战视频,评估组专家给予一致好评。
“高手对决,靠的往往不是招式华丽、猛打猛冲,而是知己知彼、以变应变!”作为首次参加本届比武就获得“金头盔”的年轻选手,李海明的空战感言体现了新一代空军飞行员善研善战、智勇兼备的战术素养。
双机编队对抗,带来了更多变数,这让许多习惯“单挑”思维的飞行员措手不及。李海明与友机密切协同、灵活机动,多次成功规避对方导弹攻击,并以两次首发命中获胜,让对手——两届“金头盔”得主、沈空某旅副旅长许利强连连感叹“后生可畏”。
链 接
第一届“金头盔”比武举办于2011年底,来自不同军区空军的100余名尖子飞行员,首次集中开展背靠背的自由空战比武,10名飞行员(机组)获“金头盔”。
第二届于2012年11月举行,有108名飞行员参加,诞生11顶“金头盔”。这届比武首次引入异型机对抗和双机编队对抗,空军二代机部队也同场竞技,进一步从难从严设置对抗条件。时任成都军区空军某团飞行大队长蒋佳冀少校,成为首名蝉联“金头盔”奖的飞行员。
第三届在2013年下半年上演,128名飞行员参加,对抗难度、强度、实战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过连日厮杀,诞生了一支三个团同时获得“空战优胜单位”的雄狮劲旅,共决出9名“金头盔”飞行员。
版式设计:蔡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