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明月年年照我还

■夏增忠 景 岩 田亚威

2014年09月30日16:35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明月年年照我还

  今天是第一个烈士纪念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之际,沐浴着和平的阳光,我们回望共和国一路走来的苦难与辉煌,倾听从历史深处中传来的英雄赞歌,那一幕幕血与火的记忆如此悲壮,让我们痛惜英雄的逝去,感恩和平的宝贵,更仰望信念的丰碑。这是一次圣洁的悼念,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激励。勿忘历史,缅怀烈士,坚守信念,老兵李彬让我们感受到英雄血脉的传承和人性的温暖美好。作为新一代的军人,我们生活在烈士们无限向往并为之付出生命的和平幸福之中,他们留下的精神,我们除了继承发扬和奋发图强之外,别无选择,也无可选择。

  ——编 者

  又至中秋,扬州城的人家忙着准备团圆赏月。上午9点,李彬即将开车前往镇江看望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是他第19次在中秋的日子踏上同样的路途。

  “正好,跟我一起去见见沈爸爸,沈妈妈!”当我们慕名而来倾听李彬的故事时,他挥一挥手,热情地邀请我们坐上了那辆橙色的奇瑞QQ。

  从江北到江南,车过英姿勃发的润扬大桥,李彬的话越来越多。他说,十年前还没有这座大桥,每次过江,他都会骑着摩托车,踏上摆渡的轮船。一桥飞架南北,方便了大江两岸的百姓。而李彬,又何尝不是一座联通烈士父母心灵的桥梁。

  1

  时光飞逝,时间可以将人的很多记忆淡化,甚至从心里抹掉,但有一些东西却永藏心底,一经触碰便会喷薄而出。

  30年前,年仅21岁的李彬随部队奔赴前线参加作战。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作为营里的卫生员,李彬冒着炮火和弹雨,在火线上抢救了58名伤员,有8位伤员伤势过重,壮烈牺牲。

  有两位战友牺牲时的场景他至今难忘。一个是工兵排长沈国良,李彬回忆说:“还有5分钟部队就要发起冲锋了,我拆开一袋干粮,沈国良拿着一块压缩饼干刚放到嘴里,有名战士跑来报告说,前进道路上发现了一片巨大的雷场。沈国良二话没说,拿起探雷针和爆破筒便去拆除。眼看只剩下几米就要成功,可就在这时,一个4颗雷连在一起的诡计雷突然爆炸,沈国良被炸飞好几米远。等我冲到沈国良身边时,见他双腿被炸断,胸部也被炸伤,血汩汩地往外流。我忙给他包扎,可他最终还是因失血过多,倒在了我的怀里。我把他的头靠在我的左臂上,希望他能看到战友们冲锋时的身影。就这样,英雄在我怀抱中,由热变冷,由软变硬,最终离开了我们。”

  另一个是老乡樊俊,“刚刚过完19岁生日的第10天,他被一枚‘跳雷’炸伤,我和战友们争分夺秒用担架护送他回抢救所。一路上,樊俊的嘴一张一合,眼珠子也在不时转动,像要对我说些什么。可考虑他的伤势重,我们不敢停下脚步。1小时50分钟后,我们把他送到了卫生队的手术室,但因伤势太重,还是没能抢救过来。”

  樊俊牺牲后,李彬一直责怪自己,觉得当时应该听一听他到底想说什么,这也成了李彬的一个“心结”。

  一年后,李彬荣立二等功,回到家乡江都。从1986年春节开始,李彬便常常去江都烈士陵园扫墓,这里安葬着包括樊俊在内的7名江都籍烈士的遗体。和战友们在一起,他的心里最踏实,也最受煎熬——

  “樊俊牺牲前到底想说什么呢?”这个问题,无数次浮现在李彬的脑海,像巨石一般压在他的心头。

  2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1994年的国庆节。距离他和战友们浴血奋战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当年战友们为了保卫祖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自己活着回来了,结婚生子,生活幸福,两种结果,两种命运,悲喜两重天。九泉之下,他们的亡魂能够安息吗?不行,他要为战友们做点事,要看一看他们的父母现在过得如何。

  1995年清明节,在樊俊等烈士牺牲10周年之际,李彬组织了一场颇有规模的纪念活动,请烈士们的家人、军地领导和优秀学生代表一起到陵园祭奠烈士。那天,李彬在诵读祭文时,看到墓碑上樊俊的照片,不禁想起他生命最后时候的眼神,还有他蠕动着想要说话的嘴唇,几次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祭扫仪式结束后,李彬在人群中找到樊俊的爸爸,问他樊妈妈怎么没有来?老人长叹一声,告诉他樊俊的妈妈当年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一下子精神失常,不到两年便离开了人世。听了这话,李彬的心像被刀戳了一样,他意识到,军人牺牲在战场,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他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去樊家看看。面对此情此景,李彬突然觉得,说不定樊俊临终前想要说的,就是让他去看一看自己的父母,而此时此刻,他后悔自己未能代战友完成遗愿。他拉着樊爸爸的手说:“樊俊是我战友、兄弟,以后您就是我的亲人!”

  也正是在这次活动之后,一个寻亲计划在李彬的心中萌生,而他第一个要找的就是沈国良烈士的父母。

  1996年清明节前夕,李彬决定去镇江给沈国良扫墓,同时探望他的父母。那时交通不便,他带着8岁大的儿子早上6点从家出发,搭长途汽车、赶头班轮渡、再换乘乡间面包车,直到下午两点半才到了烈士家。

  一脚跨入沈家的大门,李彬便被深深地震撼——破旧的石头房子前,沈爸爸目光迟钝地打量着李彬,老人的脸上爬满了皱纹,如刀刻一般,让人看了心酸。沈妈妈见到李彬,听说是她儿子生前战友,瞬间失声痛哭,直到李彬离开泪水也没有停止,全程更是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李彬感到有些不解,儿子已经牺牲十多年了,他们为何还这么难过?随行的村民告诉他,原来沈国良是老人们的独子!到这时李彬才明白过来,情不自禁之下,他做出了自己认为是一生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做他们的儿子,替沈国良烈士给他的父母尽孝。从此李彬的生活中又多了一对爸妈。

  在接下来的近20年时间里,李彬走遍大江南北,除了为牺牲战友扫墓,还找到了16个烈士家庭,认了18位爸爸妈妈,现在,除了4位老人在80多岁高龄安详离世,还有14位健在。

  3

  路途过半,车下高速,转入了一条清幽安静的山路。婆娑的树影掠过车窗,李彬突然回过头对我们说:“这条路啊,我走了不下100趟,苦真是吃了不少!”

  对于李彬的苦,他的妻子戴春兰心里最清楚。一直坐在驾驶座上专注开车的她,开始为我们讲述李彬路上的艰辛。

  2001年以前,李彬去看望老人,只能乘公交车,来回十分不便。2002年年初,李彬买回了一辆摩托车。那年大年初二,扬州零下九度,出奇的冷。李彬和妻子大早上穿着厚厚的衣服,将大包小包的东西放在摩托车上,出发前往沈国良烈士父母家。出来之后没到5公里,上了一座桥摩托车刹车就被冻住了,好不容易找来开水打开刹车,车子又熄火了,怎么也启动不了。找遍扬州东区,才请到一位修车师傅。修好车赶紧赶路,一路不敢熄火,赶到老人家时已经是下午两点钟。

  “我一辈子都记得,我老婆从车上下来的时候,就瘫在了地上。她站不住了,冻得不行,走了7个多小时,苦啊,将近100公里路呢!”对于与他一起奔波的妻子,李彬的心中充满了愧疚。

  还有一年劳动节,李彬陪樊爸爸吃饭,回来时天已经黑了,路上摔了个大跟头,把他的锁骨和肩胛骨都摔裂了。李彬说,自己的肋骨也摔过、断过,这都是骑摩托车摔的伤,衣服都摔破好几件了。

  后来,妻子实在不忍心丈夫如此辛苦,用自己母亲给的9000块钱加上自己的积蓄,花15000块买了一辆轿车,一辆别人已经开了7万公里的二手奇瑞QQ。就这样,李彬告别了顶风冒雨的岁月。

  虽然身体上吃苦,但李彬觉得只要能弥补老人们精神上的苦,他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说:“既然认了这些爸爸妈妈,我就要求自己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这样一想,我就不觉得苦了。”

  同时,李彬照顾着这些爸爸妈妈,他们也在切切实实地感染着李彬——李继富牺牲后,李爸爸一共搬了4次家,但无论到哪里,每次都把儿子的立功证书、烈士证明等荣誉挂在客厅里,穿儿子衣服、盖儿子生前用的被褥;易爸爸的儿子易科伟,当兵41天走上战场,第48天在战场上火线入党,提升为副班长,荣立三等功,壮烈牺牲,完成一个军人最辉煌的一生。牺牲后部队把遗物和500元钱送到老人家里,老爸爸把500元钱存了3个十年,坚决不用这笔钱;韩妈妈的儿子韩跃奎是一位军区命名的战斗英雄,牺牲前有一个特殊爱好,喜欢吃炒猪肝,韩妈妈坚持30年千里迢迢在清明节赶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给儿子送上一份炒猪肝……这些爸妈对儿子一片思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李彬常告诉自己,有这样的爸妈是自己的骄傲,自己没有理由不去孝敬他们。

  4

  将近两个小时,车终于驶近了丰城村沈国良父母的家。爷娘闻“儿”来,出郭相扶将。大老远我们就看见沈爸爸沈妈妈站在家门口,“就知道你们这个点来。”刚一见面,沈爸爸就笑着将我们迎进门,又张罗着招待我们。望着老人忙碌的身影,李彬对我说:“沈爸爸之前不是这样的,刚见面时,他背驼得厉害,满脸皱纹,当时他50多岁,现在70多,看起来比当年还显年轻。”

  李彬说,让沈爸爸“返老还童”他有秘诀——只照顾老人的生活不行,要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2007年是沈爸爸、沈妈妈双70岁生日,李彬在10月1日那天在老人家里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寿宴,请来全国各地老战友以及老人的亲人办了26桌酒席,从桌椅碗筷到菜肴调料,从厨师到服务员都是由李彬从江都带过来的,他还雇人搭起了彩棚,放起了电影,小山村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一整天老人都沉浸在幸福之中。从那一刻开始,在老人心中,李彬和沈国良已经变成了一个人。

  除了给老人过生日,李彬还带着他的爸爸妈妈们去全国各地,完成他们埋藏在心底的各种愿望。2009年是建国60周年。李彬盘算着要带几位身体硬朗的老人去游览北京,参观天安门广场。他对沈爸爸等几个老人说:“天安门广场有人民英雄纪念碑,所有中华民族的英魂都在那里。我带你们去看升旗,五星红旗的红色里就有你们儿子的鲜血!”

  4月2日晚,李彬带着4位爸爸踏上了扬州至北京的列车,他们中最大的84岁,最小的也有71岁。4日,清明节当天,在天安门广场,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4位胸佩勋章、怀抱照片的老人热泪盈眶。当周围游客得知是一位退伍老兵自费带着4位烈士父亲千里迢迢从扬州、镇江来到北京,用特殊的方式缅怀为国捐躯的战友,大家肃然起敬,纷纷与4位英雄爸爸合影留念,老人们俨然成了明星。

  第二年清明节时,李彬又带着两位烈士的母亲去了趟天安门广场,一位是沈妈妈,一位是刁根华烈士的妈妈。刁妈妈比较胖,有180多斤,血压又高,老人家怕给李彬添麻烦,起初不肯去。李彬说就是背,他也要把刁妈妈背到天安门广场去!因为在那里,老人家可以见到她一辈子敬重的毛主席,也能够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一解对儿子的思念之苦。

  2011年,李彬又陪着84岁高龄的高修林爸爸,赶赴万里之外的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31年前牺牲的儿子高永年烈士。4月2日那天,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第1排第13座坟冢前,高爸爸看到照片上儿子英俊的脸庞,顿时老泪纵横。一阵痛彻心脾的倾诉后,高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只布袋和一个瓶子,把从家乡带来的泥土、河水,一点一点地洒在儿子的墓上。做了31年的“探亲梦”终于梦想成真,老人宽慰地对李彬说:“我此生失去一个儿子,又得到一个儿子,再无遗憾了。”

  5

  吃过饭后,沈爸爸带我们去村部。走进村部,眼前的景象让人动容,墙上的展板记满了沈国良烈士的英雄事迹。李彬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他自己花钱做的,他想让村里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记住沈国良、记住烈士们对于国家的贡献。

  如今,李彬每年在各地讲课多达百场,他还经常在烈士家乡举行纪念活动,与各部门联系成立以烈士名字命名的英雄少先队中队……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李彬,越来越多的荣誉“找到”了李彬,他先后获得首届“扬州好人”称号、“全国优秀复原退伍军人”称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二届温暖中国十大人物、第二届中华十大慈孝人物等。同时,越来越多的议论随之产生,有人认为李彬在为自己谋前程、有人怀疑李彬以照顾烈士父母为名获取经济利益,有人怀疑李彬只是一时兴起,坚持不了多长时间……面对种种非议,李彬只说了8个字:“问心无愧,心安理得。”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成了名人的李彬还在干着他保卫科长的工作,还住在那间50平米的房子里,还在穿着那双对别人说8年,实际已经穿了11年的皮鞋,李彬还是那个李彬,还是那个每天为了烈士父母奔波的普通人。

  于是,议论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敬佩与感动,很多人更是因为李彬的影响,加入他的行列。

  李彬一直不能忘记一个老人和他的392元钱。有一天李彬正准备去推摩托车,突然一个60多岁的老人抓住他的肩膀,他说你是李彬吧?你做了好事感动了我们,我没有多少钱,但也要支持你。说完他就从口袋里抓出一把钱放在摩托车车筐里,沿着小巷走掉了。等李彬把车停好再去找他,已经找不到了。李彬数了车上的钱,有三张100元,四张20元,一张10元和两个1元,一共392元。

  在李彬行动的感召下,很多群体也在通过各种形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南京军区某防空旅政委陶向明组织旅里9个连队,与镇江18个烈士家庭结成对子,每到节假日战士们都会去老人家里慰问。扬州市有个3000人规模的志愿者群体,他们在李彬的感染下,经常帮助烈士父母以及其他有困难的老人解决问题。

  6

  离开丰城村时夜色已深,一轮明月挂上了天空。返程路上,李彬的手机不停地响起叮当声,他转过身把手机递给我们,开心地说:“这是我儿子帮着建立的一个微信群,志同道合的人们都聚在里面呢,给你们看看!”

  明暗闪烁的手机屏幕上,一句句祝福的话语,一张张人们与烈士父母团圆的照片,此起彼伏,与车窗外的明月相映成辉,连接传递着大江南北的爱心。

  我们知道,让李彬欣慰的不仅是他手机上那个小小的微信群。和平时代的中国人越来越懂得牺牲的崇高,懂得烈士的尊严,懂得烈士父母的付出。今年的9月30日,是我国第一个烈士纪念日,这是彰显价值的符号,也是凝聚人心的号角。

  对于李彬来说,中秋的探亲是“明月年年照我还”,而今天,这轮明月已经是普照华夏的爱心明月。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