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性体育赛事,亚运会在仁川的“遭遇”让亚奥理事会颇为尴尬:除了游泳等热门或者有韩国本土明星参加的比赛,其他赛场往往空空如也,韩国民众对亚运的支持度未过50%,门票出售率在3成左右。而之前越南还宣布放弃下一届亚运会的举办权,理由是,没钱办。
关注的人越来越少,比赛的组织工作越来越混乱,赞助商自然也就逐渐远去……我们不禁要问,亚运会,真变成可有可无的鸡肋了吗?
亚运会的衰落主要是竞技层面上受到了亚锦赛、世锦赛等太多赛事的竞争。仁川亚运会期间,世界男女排锦标赛、世界男女篮锦标赛和世界体操锦标赛都几乎同时进行,于是不少强队都以二线队参加亚运会。这不仅拉低了参赛运动员的整体水平,更夺走了观众和赞助商。
那么亚运会真的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了吗?那也未必。
首先,亚运会传承的民族性、历史性和文化风味,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例如印度的卡巴迪、泰国的藤球以及我国传统的武术、龙舟、围棋等拥有广泛的关注度,亚运会不仅应该对这些项目大开方便之门,更应该在促进观众与这些项目顶尖选手的互动上下足功夫,使其成为亚运会的新亮点。
其二,作为亚洲体育强国,中日韩等国应该主动加强与体育欠发达国家间在训练理念、装备、场地、教练员等方面的交流,取长补短,这种开放往往会带来双赢结果。
其三,亚运会还必须要找卖点,包装明星选手,争抢头条。要吸引眼球,还得看能提供给观众什么?本届亚运会,孙朴大战基本一票难求,即为明证。
亚运遭遇“危机”,不必过分紧张。即便是奥运会,同样也曾有过低谷,但奥运会却找到了一条崭新的路径,走向繁荣。
亚运办赛方式可能落伍,但体育永不会过时。有理由相信,亚洲必将会拥有一个更精彩、更美好的亚运会。只是,这需要坚持,更需要智慧。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