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张智军、特约通讯员檀琳报道:国庆前夕,第四军医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研发野战条件下急救智能机器人。未来战场中,在后方专家的监控下,这种机器人可自行确定伤员的救治方案,就地完成手术、伤口包扎等高难度、高精度操作。这是该校针对基层一线卫勤保障难题进行“订单式”科研攻关的一项举措。
去年以来,他们安排11个调研组分赴40多个基层卫生队,对部队卫勤能力和人才培养需求进行调研,制订出《军事医学发展规划纲要》,并集中野战外科、军事心理学等特色学科优势力量,重点在战创伤救治、陆航部队特勤保障、军兵种卫生装备等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和实用性装备研发推广。
针对部队巡诊时卫生员携带抢救器材数量有限的问题,去年年底,他们通过下部队调研、上演兵场模拟,研制出集包扎止血、固定后送、呼吸重建等系统为一体的新型急救器材,一名卫生员就能轻松携带,满足了实战环境中快速、高效处理伤病员需求。今年暑假,该校专家医疗队在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巡诊帮带时,专门推介该型急救器材。在基层卫生队工作多年的军医王前川说:“这种器材中含纳米材料的新绷带利用率更高。相比之下,老式纱布要缠很多圈才能止住血。”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