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改到深处靠法治

■白念法

2014年10月15日04:25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改到深处靠法治

  习主席深刻指出,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项长期任务,解决作风问题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必须体现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现在,改进作风还是较劲的时候。群众最大的担心是,好不容易打下的“地基”、建起的“高楼”会不会成为“烂尾”工程,“四风”问题会不会反弹回潮、“涛声依旧”;最大的期盼是,作风建设“宜将胜勇追穷寇”,向纵深推进深处破题,最终实现根本性好转。如何消除“最大的担心”,回应“最大的期盼”?最根本的就是像习主席强调的那样,把改作风纳入法治轨道,从根本上保证作风建设常治长效。

  柏拉图在《法律篇》中说:“人类的本性将永远倾向于贪婪和自私,逃避痛苦,追求快乐而无任何理性,人们会首先考虑这些,然后考虑公正和善德。”“不少问题用个人品质是解决不了的”。法治本着对理性意识的需求和对人性缺陷的承认,往往能超越常人的感情,摒弃常人的偏私,保证人类的言行始终是合乎正义的“中道的权衡”。正是具有这种区别于人治与德治的优越性,对于包含了文化因子、精神因子、道德因子和习惯因子的作风建设,尤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常击而波常兴”。长期形成的作风顽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冰破雪也非一日之功。特别是改作风改到一定程度,已经迈入“深水区”的关键阶段,有了法纪的匡正,才会持续向前推进,已经取得的成果才会得到巩固;失去法纪的约束,难保不向后倒退,不但旧的问题会反弹,还会滋生出新的作风问题,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改作风、“反四风”,从中央八项规定、军委十项规定,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再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都彰显出源头治理体系治理的特征,体现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理念。加强作风建设,越是经历了整改的阵痛,越是需要高举法治大旗,“打通最后一公里”,对已经形成的成果加以固化,对尚未攻克的堡垒加以突破。

  一些加强作风建设的现行法规制度之所以执行不力,有的是因为法规制度的设计和制订不科学,有的是因为法规制度脱离了实际、违背了规律。要坚决落实党中央、习主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结合当前的国情党情军情,依据党和国家的现行政策法律,积极吸收作风整改的成果,一方面对现有的法规制度进行“废、改、立”,另一方面加紧出台更加刚性更加完备的新法规制度。

  培根在《论司法》中指出,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我国古代的法家也认为,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有了好的法规制度,若不能遵循、不能执行、不能落实,就会丧失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比没有好的法规制度更加有害。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执纪问责,坚决维护政策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党员干部要强化法制意识,自觉做到明底线、知敬畏、畏法纪。

  ——摘自作者在中央党校学习时的体会交流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