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勇绘
日常工作中,有的带兵干部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与战士保持一定的距离,才会增加权威,才能更好地对他们实施管理。这个观点有失偏颇。
距离产生美,是指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比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美效果。
然而,对于带兵人来说,与战士保持“距离”,就会在官兵之间砌上一堵“心墙”。现在的士兵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中有一部分本来就比较“宅”,不太喜欢与人交流,干部如果再刻意与他们保持“距离”,他们更不会敞开胸怀。这就会让本该亲密无间的战友情变得疏远,让本该充分信任的双方出现隔阂,“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就会成为空谈,最终变成“距离产生了,美没了”。
最佳的距离,是与战士保持“零距离”。《孙子兵法》上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意思是说对待士兵像对待婴儿,士兵就可以同他赴汤蹈火;对待士兵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士兵就可以跟他同生共死。战国时期,大将吴起为士兵吸出毒疮里的脓血,士兵跟着他敢拼命;井冈山斗争时期,朱德用“朱德记”的扁担与士兵一起挑粮上山,红军战士斗志高昂;新时期,领导干部蹲连住班,与战士们实行“五同”,结下浓浓战友情……所述这些,都是与士兵“零距离”的生动体现。
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只有与战士“零距离”、心贴心“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真切感受战士的心跳、号准战士的脉搏。只有与战士打成一片、玩在一起,他们才会畅所欲言地打开“话匣子”,道出心里话,从而真正弄清楚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官兵彼此间心贴近了,干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态度才会更客观,思路视野才会更广阔,为战士排忧解难的办法措施才会更务实。这样,才能带出一帮过得硬、呱呱叫的兵,部队才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