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红军传人托举老区小康梦

■龙礼彬 本报记者 朱 达 特约记者 欧阳春

2014年10月17日04:17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红军传人托举老区小康梦

  这是一曲绵延在革命老区的鱼水赞歌,这是一段红色血脉的时代接力。

  金秋,巍巍井冈山麓遍洒醉人秋色。1927年,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根据地。80多年过去了,当年红军的传人——井冈山市人武部官兵,以“不忘人民养育恩”的质朴情感,践行本色宗旨,开展扶贫工作,成为老区经济腾飞的“绿色”火车头,被百姓誉为“红军传人,爱民模范”。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井冈山市目前还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让老区百姓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是人武部干部职工最大的心愿。”井冈山人武部部长刘宗成告诉记者。2006年,为支持地方推行“万吨提水工程”,人武部官兵要在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将240根总重量达50余吨的水管搬到山顶,铺设成5400米长的输水管道。冰封雪裹的千米山峰积冰深厚,官兵们成立了“党员突击队”,用铁镐和斧头敲碎冰层,再用双手扒开碎冰,经过4个昼夜的持续奋战,终于打通了一条长600余米、宽2米的上山通道。

  近年来,在井冈山市的重大工程建设中,处处可见人武干部和广大民兵的身影:在柏厦公路建设工程中,人武干部带领民兵战严寒斗酷暑,为老区百姓铺就了一条条“光明路”;在荒山改造工程中,人武干部和民兵一起住窝棚睡岩洞,为1.3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在井冈山百姓的心目中,这一串串数字,就如同一簇簇鲜艳的“双拥花朵”。

  在井冈山人武部,有几个保持了几十年的规矩:新干部报到,第一堂课先要学《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第一顿饭要吃红米饭、南瓜汤;第一次过组织生活,是去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第一次下基层,是到挂钩帮扶的村民家认门;这里的党员干部为深入开展“访民情、帮民困、解民忧”活动,要求人人会说“三种话”:普通话、井冈山方言、客家话;为念好“扶贫经”,体察“农家苦”,他们身上常年带着“四件宝”:民情日记、帮扶手册、水壶和干粮袋。

  “当年红军用枪杆子武装群众,如今我们用科技助民致富。”从2002年起,人武部积极协调资金、引进项目,持续实施“一村一品”绿色扶贫工程,支援驻地发展特色产业,为井冈山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如今,一片片赣南油茶、井冈蜜柚和红心猕猴桃种植区,成为助推老区经济的“绿色银行”……近10年,人武部先后为井冈山市创建20多个特色产业项目,发展10多个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链,帮扶12个贫困村摆脱贫穷,成为小康示范村。

  井冈山市每年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民兵多达数千人,结合这一情况,人武部建立了“党员民兵信息网络”,让他们定期搜集汇报创业线索、科技成果、优良品种等致富信息,并将之分类整理、打印成文提供给驻地群众——增强被帮扶对象的自我“造血”功能,创新扶贫帮困模式。

  五百里巍巍井冈,处处谱写扶贫史诗。仅近3年,人武部就建立了5个长期拥政爱民点,帮扶困难群众2000余人次,为群众捐款捐物70多万元;他们充分发挥民兵训练基地资源优势,为民兵搭建科技致富平台;在过去的10年间,他们先后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让5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为使扶贫开发向更深更广的范围扩展,在南京军区倡导下,井冈山市人武部与经济发达的上海长宁区等6个区县人武部携手开展“联学创新理论、联创先进组织、联建文明乡村”活动,协调当地政府对口支援井冈山市6个贫困乡镇。目前,首批确定的农田水利建设、生态文明工程、特色产业发展、医院学校改造升级等26个重点工程已经启动。

  新中国成立后井冈山市人武部首任部长、老八路陈学文,重返故地后曾欣慰地说:“井冈山人武部是全军成立最早的红军武装部,从年轻一代官兵身上,我看到了老红军的本色,党的好作风没有丢!”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