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扣环是火炮的重要部件,到底是从哪门炮上掉下来的?会议暂停,找到扣环脱落的位置并弄清原因再开会!”
今年7月,在参加某实弹演习的临战训练阶段讲评会上,浙江某预备役高炮团团长关玉良手持一个火炮扣环,一脸严肃地提议。参训官兵围着10多门火炮卸炮衣、转炮体,细心找了半天,终于查清扣环脱落的位置和原因。
“训练对接实战,接口就在‘实’字上。”一个火炮扣环的故事,见证了这个预备役团党委从点滴入手转变训风的努力。
预备,就要为战而“备”
一次紧急拉动时,该团有一支连队虽然齐装满员且提前到达指定地域,但最后却挨了批。
原来,兵员整组结束还不到1个月,这个连的参训官兵却“悄悄”作了调整,与花名册不符。这是咋回事?团领导一问,连长讲了实情:因为有的预编人员难到位,临时找了一些社会人员来“凑数”。
团党委深入调研发现,训练“凑人头”的背后,是因为一些官兵脑海中存在错误认识,认为预备役不过是后备力量,真的打起仗来,根本轮不着上战场,所以没必要太较真。
“预备役部队属于部队建制,就要为战而建,为战而备!”团党委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加大教育力度,强化官兵当兵打仗的思想。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党委“一班人”带头发言,深入反思,并把课堂搬到训练场,引导官兵们自觉投身强军实践。
今年整组点验中,某营营长彭永新带领新入队的预备役官兵一路拉动一路宣讲,帮助他们认清“强国梦包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强国梦”的道理。年度训练开始后,8名优秀预备役官兵在训练间隙畅谈认识:“平时严格按实战要求训练,执行应急应战任务时才能减少伤亡,降低损失……”
破除训练中的“花架子”
“炮阵地应该设在一条线上,好看又安全”“这样不符合打仗要求……”实弹演习部署会上,官兵们就如何配置炮阵地意见不一。
好不好看不重要,消极保安全的思想也要不得。最后,团领导拍板:依据现地成圆形配置炮阵地,以求达成最大防空火力效能。
瞄准实战练兵,就不能搞“花架子”。近年来,每逢组织演训活动,团里都要派出督导组“打假”。演练途中旗帜招展、紧急拉动时设置调整哨、应急分队夜间集结训练安排在白天进行……这些有悖实战的做法,无不被通报批评。举一反三,团党委还出台了11条训练规范,确保实战化训练落到实处。
在此次赴东海之滨参加实弹演习的途中,导演组不按预案“出招”,一路临机改变“战斗任务”。官兵们抛开脚本,连续处置了10多组战术情况。虽然指挥流程不够顺畅,场面显得有点散乱,但达到了练兵目的。
不把“病患”带上战场
今年5月,该团成建制训练结束后组织考核。面对呼啸而至的靶机,某连官兵胸有成竹准备射击。然而,“敌机”飞着飞着突然变了轨迹,官兵们一下子乱了阵脚。一阵密集的炮声过后,“敌机”依然在空中盘旋。
“真打起仗来,敌机怎么会按我们设想的轨迹来袭?”讲评时,现场督考的团参谋长金卫成强调:“脱离实战,考核成绩再好也白搭!”
火炮操作手互换交叉训练,考核炮位随机指定,“敌情”设置由考核组临时想定……打仗没有固定模式,训练考核就要灵活多变。考核结束后,针对暴露的问题,该团又组织官兵扎扎实实进行了补差训练。
考核实打实,不仅检验训练成效,更能激发训练热情。
去年底,浙江省军区抽考该团首长机关。因时间紧任务急,有人提议找“关系”了解一下考核内容,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准备。但团领导对此严词拒绝:“宁可让‘病痛’暴露在考场,也决不把‘病患’带上战场!”
带着上战场的决心,团领导带领首长机关加班加点训练备考,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事后,很多机关干部感慨道,这次考核以实战化标准端正训风考风,让大家绷紧了打仗之弦。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