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李飞、记者王瑶报道:暮秋,京郊某试验场寒风乍起,某型坦克长途机动数十公里,先后经过水泥路、搓板路、颠簸路,在高机动状态下完成了对敌目标的快速打击。走出试验场,经验丰富的坦克试驾员冯呈伸出大拇指说:“没想到,这辆发动机已过大修期的坦克,跑起来依然动力强劲。”
“该坦克跨越大修期依然动力不减,得益于发动机再制造技术升级。”据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董世运介绍,目前,我装备再制造技术成功应用于坦克发动机,并已通过总部评审,相关设计、评估、应用体系已基本形成。
长期以来,由于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的差异,坦克电子信息系统、火力系统等部分“肌体”依旧“年轻”时,作为“心脏”的发动机却磨损严重,导致坦克“未老先衰”。“肌体”与“心脏”服役周期的不同,成为制约装甲部队战斗力提升的瓶颈。
延长国产坦克发动机大修周期成为问题关键之所在。为此,该实验室长期致力于装备再制造技术研究,连续攻克多项材料工程难关,将一批先进技术集中应用于坦克发动机再制造,成功将多型国产坦克发动机大修周期延长一倍,同时延长了多种零件的使用寿命。
据悉,去年以来,部分军工企业、大修厂运用相关技术对多型国产坦克发动机进行再制造,效果显著。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