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欧阳浩、特约通讯员赖文湧报道:刚在军区比武中勇夺金牌的南京军区某师特战分队,却在一天内的两次演练中遭遇滑铁卢,尴尬的结果让分队长李超愤愤不平:特种兵用成了“工兵”,憋屈!
10月下旬,南京军区某师两场演练在同一天展开,特战分队作为新型作战力量参演。
在一场山地进攻战术演练中,该分队受命遂行破障任务,但由于先前没有组织过类似行动,经验不足,加之没能得到有效的支援和掩护,还没等障碍被清除,该分队就被突然来袭的“敌”部队打了个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而在当天的另一场野战防空攻防演练中,特战分队的官兵们匆匆赶到预定地域后,被要求加强某导弹营构筑装备掩体和工事,特种兵们无奈拿起了锹镐。就在大伙疲惫不堪时,“敌”袭扰分队又在深夜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特战分队不是战场上的‘万金油’,必须选定具有战略价值的目标,并找准使用时机。”演练复盘,李超认为自己的分队在这两次演练中只是赶场子,没用到点上,导致“英雄气短”。
复盘研讨,举一反三,大家发现不光是特战分队,陆航、电子对抗等新型作战力量,也都存在使用不合理的情况。例如,一次演习,为了体现战场救护,陆航直升机被调去运送伤员,突然需要陆航火力支援时却赶不回来,导致功亏一篑;还有一次普通的步兵战术演练,电子对抗分队千里迢迢赶来参加,结果就是开个机做做样子……
“这里有指挥员经验不足,对新型作战力量研究不够,使用不当的问题,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在上级提出要重用新型作战力量后,为了撑场面赶时髦,不该用却胡乱用。”该师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根子上就是实战意识不强,把战场当“戏台”,只顾花不花哨,不论管不管用。新型作战力量是指挥员手中的王牌。如果“手中有宝不当宝”,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先进效能,无法带动战斗力整体跃升。
该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围绕信息化条件下新型作战力量的运用时机、指挥协同、后装保障等课题进行研究,破解制约新型作战力量效能整体发挥的“瓶颈”难题,并编制了《步兵特战分队在合成战斗中的力量运用》等新型作战力量使用规范,将新型作战力量使用制度化,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