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评报,是部队政治教育、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军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军报的受众群体,入伍近两个月来,新战友们关注什么内容,喜爱哪些栏目,又有怎样的感受和期盼。10月下旬,笔者走进广州军区某通信团新兵营,感受到一股读报传统的时代新味。
网络新生代的“军报印象”
“这种新式装备真厉害……”“快来看,这是与我一起入伍的海军战友……”10月20日晚饭后,笔者走进三连七班,几名新兵正在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当天的军报新闻。生长在信息时代、网络环境,这群“95后”竟然如此青睐军报。
军报就像一扇窗,不仅让初入军营的新兵有新鲜感,还帮助他们快速了解部队,融入集体生活。采访中,大学生士兵肖淮拿出剪贴本告诉笔者,上大学时,他就是有名的“军事发烧友”,还组织了一个名为“亮剑”的社团。
“入伍后读军报,感觉和以前在网上热热闹闹看帖跟帖大不一样!”细细翻阅,小肖的剪贴本上工工整整地记满了战友的精彩发言,“读报评报,不仅让我过足了‘军事瘾’,还收获了与战友交流的乐趣”。
“就像微信里的‘朋友圈’,天南海北战友的故事都能读到。”入伍前,新兵祝洪庆是位名副其实的网络达人,还在微信上独立运营了一个公众号。以前,他几乎不看报纸,习惯从网上浏览新闻。来到部队,原以为不能上网就要与世隔绝了。每天的军报一到,小祝总是先睹为快,感叹报纸上的内容真是精彩。
“我们还准备了网络读报橱窗。”宣传股长崖恒安介绍说,团里借鉴地方时兴的报网融合新技术,向上级请领了全媒体读报系统,配发到每个连队。只需轻点屏幕,新兵就能享受“云读报”的丰富资源。
新战友点赞的“热门新闻”
“如果不当兵,我将与这个最优秀的群体无缘。”说起读报,毕业于中山大学的女兵杨新秀感触很深,“我最喜欢的是‘士兵面孔’,定格瞬间的照片,朴实无华的语言,字里行间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活力的军营,感受到一种青春的正能量。”
“我比较喜欢‘读者之友’,上面的来信每次都让我感动。”新兵曾鹏恺接过话茬,说起了自己的感受。看完军报10月14日的《勇者的心,带你驶向梦想的彼岸》,小曾特意把“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后悔”这句话誊抄在日记本扉页。
从青岛理工大学入伍的新兵罗亮喜欢摄影,认识问题比较独到。“说实话,训练一天下来挺累的,翻开报纸,如果都是密密麻麻的文章,真有点看不下去。”指着10月22日的“视觉新闻”,小罗咂了咂嘴,“这种新闻图文并茂,我特别喜欢。”
说起最爱读的栏目,二连四班新兵蔡尚志脱口而出:聚焦兵之初,走进新兵营。他说:“专栏里的新闻,写的都是咱们新兵,讲的都是身边故事,看完挺受启发。”
“为啥都是男兵,咱们女兵也很优秀嘛!”广东警官学院毕业的女兵黄正宇抢着发言,巾帼不让须眉,在训练场上咱也不输男兵,请记者们将镜头对准我们吧。小黄一席话,引得战友们哈哈大笑。
军旅初征的良师益友
“军人的血性就是像许三多那样,有拼劲、敢冲锋……”刚进宿舍,笔者就被一阵“点赞”声吸引。新兵覃京奇手执当天的军报,言语慷慨激昂。而在一个月前,小覃还为自己性格内向、不敢在人前讲话而苦恼。
“这篇《把军人血性植入‘兵之初’》,引起了很多新战友的共鸣!”一连二排长秦国钰说,每天组织新兵读报评报,能明显感受到他们在一点点成长,越来越有兵味。
二连一班新兵吴朝腾也是“读报评报”活动的受益者。初到军营,小吴觉得报纸上讲的内容离自己很远。连队开展集体活动,他也总是闷头不语。
半个多月的耳濡目染,小吴内心的不良情绪逐渐消散,每次读着战友们的成长故事,就感到他们很优秀,激励自己也不能落后。军报10月22日有一篇稿件《“最后的骑兵”仍在冲锋》,让他热血沸腾:当兵就为上战场!
“读报评报,不仅是新战士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也是开展思想教育的一项有效措施,必须抓实抓好,入脑入心。”团政委谭海生告诉笔者,今年新训,团里专门派工作组入营指导读报评报,梳理明确读报的目的意义、内容程序和方法措施。
“方便实用,许多办法都能直接用在带兵实践中。”第一次担任新训骨干,下士张庆斋经验有些不足,军报上丰富的信息和带兵方法,给了他不少启发。
“一个是生活中的榜样,一个是报纸上的榜样,都激励着我不断前进。”说起读报,新兵敖卫波的收获也不少。读完军报10月14日《步兵班长练就绝活被保送入学》,他得知排长秦小凯也是优秀士兵提干的,就决心向身边的典型学习,争当一名精武标兵。
“军报就是无声的导师!”说起新兵营里的读报评报活动,教导员李学军认为,军报就是新战士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