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12月22日电(田兆运、杨茹、路俊)入伍16年,参加上百次重大发射任务,为火箭安装火工品7000多个,多次发现排除重大隐患……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四级军士长张枫,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航天发射场质量卫士”的美誉。
(一)
刚到动力系统岗位时,高中学历的张枫不知火箭发动机为何物。设备操作说明看不懂、电路原理图搞不清、判读测试数据拿不准……一个个困难像拦路虎,挡住了他“尽快干一番事业”的急切心情。
没有现成的书籍,他自己掏钱买;看不懂专业术语,他对照词典一个个查;弄不清线路分布,他就找老同志一个个问。为了弄懂一个问题,他可以忘记吃饭。为了熟悉图纸,他常常对照书本彻夜研究。遇到繁复难记的知识点,他就制成一张张卡片装在口袋里,走到哪记到哪。
辛苦的付出没有白费。短短半年,张枫就当上了动力系统岗位主操作手,打破了之前只有干部才能担任主操作手的惯例。
在这个涉及24个任务型号、7个具体专业、数百个火工品安装点位和千余项操作规程的岗位上,张枫一干就是十几年。
(二)
“箭上安全无小事。”为此,张枫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练就出“数据一口清、状态一摸准、操作一步到位、蒙上眼准确安装设备”的“绝活”。
担任七管连接器操作手时,张枫发现呼吸的热气常常使防毒面罩蒙上一层水雾,视线很受影响,大大降低了安全性。
“能不能在不可视的条件下正常操作呢?”张枫开始了没日没夜的蒙眼练习。重达十几斤的连接器好几次砸破了手、磨破了肩,他从未间断,直到对所有部件的尺寸、外形、重量、手感和安装技巧烂熟于心。
2011年,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进入两小时准备,配气台上二级贮箱压力表突然显示为0。经检查,七管连接器已从箭上脱落。此时,剧毒燃料已经充满贮箱,一旦重新对接,高浓度燃料蒸汽必将迅速喷出,操作动作稍慢或有偏差就有可能引发燃料爆炸。
张枫迅速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举起十几斤重的连接器就往箭上插座对接。剧毒燃料蒸汽立刻从两个测压口喷出,视线基本为零。他一手摸准操作部位,一手拿好力矩扳手,迅速卡住锁紧螺母。
一圈、两圈、三圈……黄色的毒雾逐渐消散,七管连接器成功实现对接,30秒后故障顺利排除。
16年如一日,在安全问题上,张枫锱铢必较,零失误排除各种大小故障隐患100余次。
2007年,在火箭加注过程中,他及时发现密封圈存在3毫米的重叠,成功避免推进剂向外喷射的重大事故;2012年,在卫星发射任务中,他及时发现并排除了两台蓄压器充气开关漏气故障;2013年,他敏锐察觉4.5克误差,检查出火箭三级发动机点火药盒未装药,为国家挽回巨额经济损失……
(三)
一次发射前,加注电缆终端设备频频出现数据漂移。足足等了3天,厂家维修人员才将问题排除。
为此,张枫开始对电缆终端设备进行研究学习。他主动与厂家技术人员联系,要来学习资料和说明书,不懂的就打电话请教,光是电话费一个月就要花掉几百元。
最终,发射中心发射系统电缆设备终端实现了自我保障。
张枫在一次对电缆插头进行紧固时因用力过大,造成插头外壳崩裂。针对这次教训,张枫对所属的7个专业的40余万字的技术文书进行“地毯式”分析,将24个任务型号的千余项质量体系操作规程重新梳理完善。
3个月后,瘦了一圈的张枫拿着2万多字的报告找到了室主任。这份报告被官兵们称为“动力宝典”。
近年来,张枫自修与业务相关的26门课程,撰写技术论文13篇,带出的徒弟中,有的已担任组长,有的走上指挥岗位。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