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鲸”号工程船在南海作业。
菲律宾“每日问讯者报”网站12月25日发表夏威夷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副教授亚历山大·L·尤文博士的文章,称中国正在南海争议区域兴建岛屿,并利用这种方式来对这块盛产海洋生物、富含油气田的战略区域声张主权。他指出,中国控制亚太地区的“大战略”是“匍匐扩张”,而不是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北京的领土主张——基于其自己公布的马蹄形“九段线”地图——所覆盖的区域靠近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和台湾地区的海岸。其主权主张几乎囊括了整个南海,这一片广袤的水域包含有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菲律宾以西的黄岩岛以及印尼普劳岛和纳土纳岛延伸而至的群岛、小岛、环礁和礁石。
“匍匐扩张”
“中国的最终目标是控制该区域。达到这一目标要靠‘匍匐扩张’,而不是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尤文在评论中这样写道。该评论还有一个贴切的标题,“中国的大战略挑战:在南海兴建自己的岛屿”。据尤文称,北京的首选策略是用长期的战略来获取区域优势,即所谓的“切香肠”和“小棒”外交。
尤文强调,实现北京的战略需要有3个“必然”,而且这些“必然”之举是相互叠高的。
首先,要尽量避免公开地采取武力攻击的方式——可以考虑启动冲突,但必须利用好现有的有利形势。
其次是控制住这片海洋的大部分战略点——如果尚未控制住,就必须尽可能地偷偷获取,实在有必要时才采用有限冲突的形式。
第三,是要将这些战略点开发成牢固的控制点、强大的后勤枢纽以及有效的军力投射基地。
两次武装冲突
尤文称,在中国近60年数次扩展新领地的尝试中,只有2次涉及到武装冲突。第一次是在1974年1月,中国从南越手中收复了西沙群岛西部的群岛。第二次冲突小得多,但也很血腥,1988年3月在赤瓜礁与统一后的越南轻微交火。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冲突爆发的时间都正好处于该地区的权力真空期,第一次是美国从中撤出,第二次是苏联撤出,”尤文称。
“在这两次冲突中,中国都得到了亚太强国美国的默许。因此,军事冲突并未造成外交反响。”尤文补充称。
北京在占领争议区域时对地点的选择,阐释了第二点“必要之举”——控制战略点。
要质量不要数量
因此,尤文写道,1988年,中国在和越南争夺南沙群岛据点时,采取了“数量换质量”的策略。中国占了6座岛礁,相比之下,河内占了11座。但中国的6座岛礁中有5座都位于群岛的重要战略要点。
中国在南沙群岛上首先选择的就是永暑礁,这是群岛上位置最好、土地开垦潜力最大的岛礁。这座环礁是进入南沙群岛西大门的理想要塞,也是少数几个最靠近通往南海的主要跨洋航线的南沙岛屿之一。
据《简氏防务》上月对卫星图像的分析,中国正在开垦南沙群岛的永暑礁。《简氏防务》称,中国正在这块3000米长、200米宽的开垦地上修建飞机跑道和停机坪。
永暑礁离其他岛屿又不太远,也不太近,正好可以隐藏弱点、扩大影响范围。除了这些优势之外,永暑礁目前是南沙群岛最大的岛屿。
剩余5座岛礁中的4座——渚碧礁、南薰礁、赤瓜礁和华阳礁——位于4个不同的岛屿群边缘,中国从中可以控制大片海洋区域和进入南沙群岛的关键水路。中国后来获取的两座岛礁也均有重大的战略价值。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