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广东东莞,特战队员们在泥水中进行捕俘训练。CFP供图(资料图片)
2014年,如果再以强度、密度或者若干个首次、动用多少兵力来解读中国的军事演习,显然已经外行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军演已经悄然完成了从政治宣示、彰显信心决心,向聚焦实战、提升战斗力水平的转变。
特别是自确山军演以来的10年,中国军队积极探索战争规律,军演逐步成为军事训练的主要手段,基本实现实战化、常态化。
2014年,如果要用一句话盘点中国军演,那就是:军事训练从量变到质变的时刻到了。
实战化成年度最牛标签
2014年3月,经习近平主席批准,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要求全军部队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大力转变训练作风,使训练最大限度贴近实战。意见还指出,要坚决克服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
从年度军演来看,全军部队狠抓实战化训练,至少能有3个方面可圈可点。
首先是战场环境设置的实战化。不插红旗、不写标语、不搞阅兵已经不是新闻,如何构建逼真的战场环境是今年演习的一个看点。
在“联合行动-2014”演习中,退役坦克、装甲车成了“活靶子”“真靶子”。这些“活靶子”安装了遥控装置,时速可达15公里,基本与坦克装甲车辆移动射击速度相同。想打中它们,自然比以前打用帆布蒙成的假目标难度大得多。
除此之外,演习中每一个“敌”碉堡、火力点都是真实构建,山头上用石灰涂出来的阵地编号也没有了,这使得目标识别变得困难。演习共设置了600多个实物靶标,其中装甲集群靶标由100多台退役装备组成,退役装备包括坦克、火炮、步战车等。不仅要真打,打完了装备分队还要上前评估毁伤效果,组织抢修,让坦克再动起来。
其次是课目设置的实战化。简单地说,就是要把“演为看”变成“演为战”,仗怎么打,演习的课目和进程就怎么设置。这样一来,以前排山倒海、气壮山河的壮观场面就很难看到了。
多场演习中,临机课目越来越多,甚至是不设置预案。在“火力-2014”中,演习导演部为正在向阵地机动的某防空旅临机设置了“路遇车祸”的课目,考验指挥员在机动途中突然遭遇道路堵塞后,如何组织进行部队疏散隐蔽、防敌卫星侦察、救护伤员,同时按时到达指定地域。
最后是训练器材的实战化。实兵对抗演习占了2014年中国军演50%以上。这种背靠背的红蓝对抗,最逼真地模拟了战斗实施阶段的各个要素,是全面检验部队战斗力水平的重要手段。
如今,各种模拟对抗器材已经成规模成体系地装备到各大训练基地,除了单兵激光交战系统不再局限于一个排、一个连,突击炮、装甲车大型武器装备也采用了模拟交战设备,火炮等间瞄武器的模拟交战器材研制也取得较大进展,进入了试用阶段。这些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投入应用,使中国军队的实战化训练水平进一步提升。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