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说“修养” 砥砺精神强信念

2015年02月03日04:09  来源:中国军网
 
原标题:立足“生活”说“修养” 砥砺精神强信念

  写在前面

  风雨兼程又一年。

  深化改革之船破浪前行,深入反腐之剑革弊鼎新,战斗力标准在基层落地生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刚刚过去的2014年,注定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非同寻常的坐标。

  由破而立,这一年,中国全面进入“新常态”。

  和着时代发展的节拍,“生活与修养”专刊也把“新常态”的印记鲜明地烙在版面上:

  我们聚焦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力求把最鲜活的思想呈现给读者;我们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努力找寻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对接点;我们紧扣作风建设常态化,迈开脚步接地气、深入基层采新风……这一年,致力于适应时代新特点和现实新情况论修养、推进科学理论通俗化大众化传播,我们“在路上”努力探索前行。

  玉宇澄清万里埃。一个伟大的时代扑面而来。

  在未来的日子里,如何适应强军目标要求为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而鼓与呼,如何正确面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如何在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中培塑法治信仰、强化法治思维?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用心思考。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多元思潮交织激荡的今天,怎样打通并用好网上网下两个舆论场,在思维方式上更加适应“新常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生活与修养”这个传统品牌在新的形势下焕发新的光彩?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探索研究。

  我们试着把这些问题交给长期关注支持“生活与修养”的军队理论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讨论,以“诸葛亮会”的形式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参与进来,以电话、信件等不同方式为办好“生活与修养”建言献策。

  让我们一起来努力。

  问题1:我们需要关注什么?

  ●今年是军队整风整改年。强军兴军,必须从革弊鼎新开始,坚持问题导向,贯彻整风精神,下功夫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善治者必先治其心。下功夫把解决问题深下去,首先是从思想认识上深下去,把病灶一点点治好,把烂东西一点点剜掉,补好精神之“钙”,强健组织之“肌”。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导向。“生活与修养”应以鲜明的舆论导向,牢牢把握习主席强军兴军的战略意图和大思路,抓住当前部队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从思想上回应问题之声,从思路上引领解决之道,充分发挥在激浊扬清、正风肃纪中的舆论导向作用,当好思想战线上的轻骑兵、突击队。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 任天佑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战斗力标准、政治工作威信这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牢固立起来。换句话说,过去一段时间没有立起来的原因,就是这四个根本没做好,而没做好的原因又在于这四个根本在和现实的对接上出了问题,没有回答解决好官兵的现实困惑和实际需要。不管形势再怎么变,思想政治工作再怎么创新,最终都要归结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终极目标上来。现在无论做思想政治工作还是宣传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疏与堵的关系,真正让官兵的主体地位得到认可,自我价值得到体现,要采取官兵喜爱的、认可的方式,让他们易于接受,实现主动式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而不仅仅是被动式的灌输。

  ——军事科学院军史百科部综合室主任 马卫防

  ●建议“生活与修养”在新的一年里多关注一下官兵的信仰信念问题。习主席之所以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原因就在于,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作为当前各级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如果没有了信仰,缺失了信念,或是信仰信念不坚定,后果是很可怕的。信仰信念筑牢了,官兵的“魂魄”就立起来了,就有了坚实的思想根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〇二医院副政治委员 王英志

  ●当前,有四个方面情况需要关注:一是深化改革对官兵思想的影响需要关注。如何引导广大官兵正确面对裁撤并改、正确对待进退去留,引导大家坚定改革信心、坚定发展信念,需要认真研究。二是深入反腐对官兵思想的影响需要关注。要对一些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错误思想、模糊认识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三是意识形态渗透对官兵思想的影响需要关注。在众声喧嚣的舆论环境中,我们要及时站出来发声,以正本清源、去伪存真,让歪理邪说止于真相、止于智者。四是功利主义对官兵思想的影响需要关注。扣住“立身做人靠什么,成长进步凭什么”的问题,树牢靠素质立身、凭实干进步的正确导向。

  ——总后勤部政治部干部部干事 孙东征

  问题2:我们需要坚持什么?

  ●“生活与修养”能被官兵们称为良师益友,我认为首先是因为保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站在了引领官兵思想、指导官兵修养的时代制高点上;其次是因为抓住了理想信念这个根本问题,坚持在塑造官兵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发力;其三是因为紧密联系实际,积极为官兵解疑释惑、提供方法,有效发挥了服务生活、点亮生活,指导修养、提高修养的作用;最后是因为注重运用群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说明道理,很接地气,“生活与修养”之所以受到基层官兵欢迎,文风清新鲜活也是“秘诀”之一。

  ——总政治部直工部宣保局副局长 谷 峰

  ●纵观“生活与修养”一年来所刊登的文章,大都具有很强的贴近性和针对性,少见空洞枯燥的说教,做到了说理生动深刻。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三点需要坚持:一是紧跟中心,贴近现实。比如今年推出的“崇尚法治信仰,破除‘人治思维’”系列文章,就是立足部队实际抓选题,盯着问题解思想扣子。二是关注热点,破解难点。针对部队官兵遇到的一些现实思想问题、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专刊上的文章说真话、讲实理,既有准头又有嚼头,发挥了解疑释惑的功能。三是紧扣修养,突出特色。专刊立足“生活”说“修养”,文风突出短、实、新,文章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让人喜读爱看。

  ——武警警种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张跃林

  ●我认为关键是坚持好自己的定位,唱好帮助官兵正确立身立志立德这个“主旋律”,做好引导思想、助力修养、塑造心灵这篇“大文章”。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紧盯基层官兵这个主体、紧扣人生修养这个主旨、紧抓答疑解惑这个主题,把“大道理小文章、立意高落点实、名家写通俗化”特色搞得更加鲜明,切实让基层官兵“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还希望“生活与修养”能坚持关注社会现实热点、围绕官兵思想疑点设置讨论话题,比如,继续办好《修养圆桌》这个以座谈、讨论、对话形式剖析热点难点问题的栏目,建议能围绕今年的主题教育活动和大项主题宣传,增加《修养圆桌》专栏的刊出频率,让官兵看到更多针对热点问题解疑释惑、针对工作实践问诊把脉的好文章。

  ——北京军区汽车技工训练大队政治委员 王永彬

  问题3:我们需要加强什么?

  ●舆论阵地是无形战场。新形势下,建议“生活与修养”要在把握正确导向、占领舆论阵地上聚焦用力,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践行强军目标,做新一代革命军人”主题教育、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活动打好主动仗。要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上下功夫,把铸牢军魂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帮助官兵砥砺精神支柱作为专刊的永恒主题。要在加强作风建设、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上使长劲,把“三严三实”贯穿作风建设全过程,体现到改文风的实际行动中。

  ——武警河北省总队政治部主任 李天文

  ●建议“生活与修养”把讲道理与讲故事有机地统一起来。习主席强调,新闻宣传战线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故事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基础,习主席“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对于克服长期以来新闻宣传工作中一些积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建议“生活与修养”专刊进一步发扬善讲故事的传统,适应当代青年官兵的接受特点,坚持把生活中的哲理故事讲好,以一种娓娓道来、亲切自然的表达方式,做到喻理于事、借事说理、析事明理,让所讲的道理能够沁入官兵心灵,嵌入官兵头脑。

  ——总政治部宣传部干事 刘海洋

  ●举旗铸魂是一项长期任务。“生活与修养”应一以贯之、理直气壮地讲好大道理,讲活实道理;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官兵头脑。在此前提下,根据形势任务要求加强选题策划。今年,国家和军队将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建议“生活与修养”及早筹划,及早行动,充分挖掘资源,开设相关专栏,让读者在版面上重温我党我军“浴血荣光”的历史,激发广大官兵砥砺战斗精神的自觉。

  ——国防大学学员六队队长 李绪成

  ●建议“生活与修养”把“生活”这个主旋律进一步地突出出来,把“修养”这个人生课题更好地体现出来,立起贴近基层、服务官兵的鲜明导向,尤其是针对官兵现实利益诉求逐渐增多的情况,深入探索加强人文关怀、情感激励、心理服务的方法途径,研究受众心理、把握心路历程,注重从官兵工作生活需求出发策划选题、创新栏目、采编稿件,使文章更好地被基层官兵所接受,赢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北京军区政治部保卫部保卫处处长 李永胜

  ●“生活”与“修养”,两者紧密相连,又互相支撑。针对当代青年官兵的个性特点和接受方式,我认为应该赋予“生活”这两个字更宽的面、更深的情、更真实的感动,让青年士兵在明白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应知应会的基础上,去明确作为一个“部队的兵”应做的事。在新的一年里,应多开设一些给官兵提振尚武精神、英雄主义精神、民族精神等精气神的专栏,多讨论一些激发官兵想打仗、谋打仗、真打仗等聚焦实战的话题,多渗透一些蓬勃向上的气息、紧跟时代生活前沿的信息,让专刊更贴近部队实际、官兵实际。

  ——军事科学院军史百科部研究员 周 鑫

  问题4:我们需要创新什么?

  ●就“生活与修养”专刊的创新发展,我感到应关注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关于风格的“变”与“不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守成不变不行,但变过了头也容易变了味。专刊应保持宣传的基调不变,需要变的是,在选题上可以更加强化时效性,在文风上可以再活一些,再实一些,有的甚至可以再犀利一些。

  关于体裁的“大”与“小”。要力争把大文章做深,把小题目做精,把整体搞活。既要敢于理直气壮地讲大道理,又要善于析事明理,避免干巴巴说教;还要重视运用情感的力量,以文载情,以情动人。文章的篇幅还可以再减,好文章不在长,特别是在“微时代”,百字文影响力也不一定差。

  关于读者的“多”与“少”。信息时代,只要一部手机,就可随时获取新闻、浏览热点。在此情况下,抓住读者关键要经营好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读者其实不是变少了而是增多了。“生活与修养”许多文章被门户网站、各地理论学习网站转载,从这个意义上讲,专刊读者群有扩大的趋势,研究把握利用好这个趋势,专刊就能在互联网时代产生更大影响力。

  ——阳泉军分区政治委员 田桂明

  ●面对新媒体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我认为“生活与修养”应注重研究把握和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规律,以增强渗透力来进一步扩大军报思想理论宣传的影响力。要加强对网上舆情的监控与引导,可以视情况把网上相关舆情适度引导到报纸上来,以专栏文章或专题讨论的形式来厘清是非,从而坚守好舆论阵地,赢得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武警交通第九支队支队长 李 论

  版式设计:韩向辉

  摄影:黄 杨、韩向辉

(来源:中国军网)

图片聚焦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为民族复兴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人民时评)
  2.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公告
  3. 全国政协委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
  4. 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5.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