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春节,为祖国守岁的军人有着特别的过年方式。他们把文化糅进天南地北军营里的“乐活年”,有的主打温情牌,有的彰显精气神,有的传递正能量,让这个越来越浓的“年气儿”里,到处都充盈着令人心动的兵情兵趣儿!
“福”字纳“福”高原寄万家
“快看,送福小组来啦!”2月17日上午,武警西藏总队那曲支队七中队一班长高东洋在海拔5061米的营区门口,看到总队政治部领导与西藏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们迎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风驱车前来,禁不住激动地高喊。
今年春节,该总队协调自治区书法家协会,重点为野外驻训分队、单独执勤点、偏远哨位的万余名官兵书写万余张“福”字,由他们寄给自己的亲友。同时,书法家还主动走进基层,根据官兵的要求,现场创作对联、警句、座右铭等,送出包裹着鱼水深情的“文化大礼包”。
“春节期间,是中队巡逻任务最为繁重的时间段,许多官兵都主动放弃了休假。但他们浓浓的思乡情怎么表达?这绝对是一个妙招!”看着战士们喜滋滋地在“福”字后为家人写下祝福语,指导员刘军旺高兴地说。翻翻“福”字后面官兵们的心里话,句句打动人:“妈,我还想继续当兵,请支持我!”“如果爱我,请到高原来看看。”“妹妹,请放心,有哥在你一定能上大学……”
“你们看,这是我家属和女儿发过来的照片!”在安多县城,那曲支队六中队指导员魏海峰拿出手机,将妻子和女儿举着“福”字的微信照片亮给战友,激动地说:“和女儿已经两年没有见面了,把‘福’字送回家,女儿逢人便骄傲地说这是爸爸送来的礼物!‘万福进万家’,让我们感觉自己的亲人就在身边!”
视频拜年承载两地情
自从儿子李天迒——武警北京总队十二支队七中队战士打电话来说,中队的“警营大拜年”视频上了《中国武警网》,他会在网络视频中向爸妈拜年,李正喜、吴仁老两口立刻就上网下载了视频,一遍又一遍地看。
原来,《解放军报》旗下的《中国武警网》于羊年春节前专门推出了“警营大拜年”栏目,将基层单位、个人的拜年视频精心制作后在互联网上播出。镜头里,手中拿着春联、举着祝福话语、端着蔬菜鱼肉的战士们一遍遍喊着 “爸妈,新年快乐!”“新年快乐,祖国万岁!”大家都期待着亲友们能在互联网上看到自己。
李天迒向母亲介绍了中队和自己的战友,笑容伴着泪水:“……爸妈,我在警营一切都好,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希望你们永远开心!”
两年前,李天迒的母亲吴仁原本已经为儿子规划好了未来。因此,从儿子提出要去参军的第一天开始,她就反对,从激烈的争吵到沉默的对抗,直到李天迒远去警营。
如今,看着视频里身穿军装、变黑变瘦但是更结实更挺拔的儿子,听着镜头里传出的窝心话语,吴仁和丈夫激动得泪如泉涌,曾经的心结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据悉,该支队这两年也曾拍摄了不少官兵的拜年视频短片和自导自编自演的节目,但由于一般都是放在支队局域网的战友论坛里面,虽然可以实现官兵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亲属却无法看到。往年的模式无法满足大家想要和家人朋友分享新年快乐的愿望,今年,有了视频拜年,官兵充满爱的祝福,再也不会迟到!
漂流瓶漂流心语心愿
大年初一早上6点多,随着一串嘹亮的哨声,南澳岛武警中队官兵们踩着一地鞭炮碎纸迅速集合,每个人的兜里都鼓鼓的。
问官兵们这是要干啥?兵龄最长的战士高广益笑呵呵地说:“去海边送‘新年礼’!”
10分钟后,拐过一条六角石铺就的小路,没见大海已闻浪声。战士们纷纷脱下胶鞋,挽起裤腿,穿过柔柔的海滩,爬上一大块高低不平、光秃秃的石头。
此时,战士们一一亮出准备好的秘密礼物——纸质漂流瓶。小小的漂流瓶纯手工制作,主材是卫生卷纸的卷筒。一张张纸条写满了心愿和祝福,放入其中,漂入海中,让海浪把拜年的话捎给亲人。
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岛上未通桥前,出入海岛和物资供应只能依靠轮渡,一旦碰到恶劣天气经常停渡。因此,这里的官兵过年回不了家,真不是什么稀奇事。1个月前,南澳大桥通车,终于结束了南澳岛“一船轮渡两头漂”的日子,可上岛的游客也日益增多。中队官兵为了让利与民,没有增多出行与探家。
“海岛生活是孤独的。中队利用出早操时间,让官兵们放下漂流瓶,向远方的亲友寄去祝福,也算在海岛向亲人们拜年了,相信他们能收到!”中队长林之栋揉揉发红的眼眶说。
此时,一轮红日从海天相接处缓缓升起,碧波荡漾,金光闪闪。一水之隔,隔开了空间,也分割出两种不同的生活。但心中装满爱和责任,海岛官兵的新年也别有风味!
文艺庙会传递正能量
2月11日,腊月小年。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声,武警贵州省总队一支队的文艺庙会开始。
由108人组成的军体拳舞蹈方队和以传统文化为主导的“五彩舞龙”阵营作为“先锋部队”首先登场。官兵们将军体拳技能和舞蹈元素有机融合,伴着音乐节奏灵活多变地编排出“五星”“警徽”“中国梦”“强军梦”“喜迎新春”等文字图案组合,舞步刚健、舞姿优美。突然,一条五彩祥龙从方队中间穿梭而出。龙头紧紧盯住“龙珠”缓缓起舞盘旋,时而互相追赶,宛若比武场上的“战士”在争魁夺冠;时而在一起慢慢前行,恰似新老兵之间正进行着深入的交流,真是令人惊叹!
在“曲艺文化”大擂台上,来自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新兵地尔者即兴改编了一首山歌:“骏马奔腾辞旧岁,银羊迈步迎新春;为使千家万户圆,卫士忠诚保平安……”虽然没有伴奏,但歌声高亢,韵味十足。云南籍战士张明也不甘示弱,上台来段快板:“你方唱罢,我登场,快板响起请捧场;从士兵,到将军,兵的根基要扎深;从地方,到部队,青春的时光不浪费。”欢快的节奏,激扬的语调,道出了士兵的职责和应该追求的目标方向,赢得了台下战友们的点赞。
“军歌嘹亮”的K歌台上,身着作战服、头戴钢盔、胸前挂着95式步枪的特战官兵在激扬的旋律中引吭高歌,一曲《就为打胜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当兵就是要有不服输的拼劲,敢上、能打、必胜,才能配得上这身军装。”特勤中队二班班长蒋海林一边看节目,一边对身边的新战士说道。作为优秀狙击手出身的特战队员,他对“打胜仗”的理解自然深刻。
向“无言战友”报喜拜年
除夕夜,寒风凛冽,零星的鞭炮声从风中传来。武警森林指挥部直升机支队机务大队的官兵们来到机库,向一位位“神秘人物”拜年报喜——那就是被他们亲切地称呼为“无言战友”的直升机。
机械员、下士暨纯洁抢先对自己的战机说:“嘿,哥们!还记得那次飞行训练前,我因为保养时乱放抹布导致整个飞行训练延后的事吗?事后,我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也从此铭记一生:‘干机务一定要细心,不能出丝毫差错。’这一年,大家都说我成长了、进步了,你高兴吗?”
暨纯洁的话音刚落,机械师、副中队长渠海宁抚摸着807号战机,深情地说:“老伙计,给你报个喜。前几天我晋升副团职了,得感谢组织,更要谢谢你。18年来,成长的路上是你在一直陪伴、激励着我。放心吧,既然选择了你,我一辈子都是机务人,一直伴你飞行!”
听到这里,大家情不自禁地为渠海宁与战机之间的真挚感情报以热烈的掌声。官兵们与“无言战友”之间的故事一串串,有苦的,更有甜的。这些故事见证了部队的发展,也见证了机务官兵个人价值的实现。
在5号机库,中队长刘铁志指着805号直升机向新兵们介绍:“这是我们的功臣。去年145天的春、秋航空护林任务中,它始终与我们并肩作战,圆满完成了50余次灭火作战、载人巡护、火场侦察等任务……”
“敬礼!”全体新战士在805号面前庄严列队,齐刷刷地举起右手,向“无言战友‘致以最崇高的敬礼!此刻,远方的城市灯火阑珊,璀璨的礼花在空中绽放。“在祖国林海上空盘旋,我们是守护森林的雄鹰,万里林海心中装,志在蓝天写忠诚……”官兵们唱响自己谱写的队歌,那是除旧迎新时刻最动听的声音。
精兵显能“冰雪那达慕”
2月19日,呼伦贝尔寒风怒吼,滴水成冰,而武警呼伦贝尔市支队的“冰雪那达慕”大会上,却彩旗飘扬,气氛热烈。
随着一声哨响,“雪地散打”立刻沸腾了原本寂静的“雪海”。每个中队都选派自己的种子选手出场,开始巅峰对决和实力交锋。官兵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侧踹”,有的“摆”“直”“钩”,诸多高难度动作尽情施展。
可是因为厚厚的积雪极耗体力,时间一长,大家的散打技能也hold不住了,有该中不中的,有歪打正着的,十分滑稽。这不,呼伦贝尔市中队的列兵陈家辉见机动一中队的二年兵杨满坡一个摆拳打过来,本想侧身闪躲,结果脚下一滑,扑通摔了个“屁股蹲儿”,稍带又把小杨铲倒,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要说在警营“冰雪那达慕”运动会中最考验战斗意志、最体现战友情谊的课目,还是“雪地马拉松”。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官兵们朝着5000米外的终点奔袭。大家你追我赶,不时有人滑倒,滚上一身雪,周围的战友过去扶一把、搀一把,场面极其温暖。宣传干事董明川在所有参赛队员中特别显眼,倒不是因为他的速度快,而是因为他一直坚持着,始终不放弃。“这一路,我一直盯着前面战友后背上写的‘我相信,我能行’这句话,虽然这次比赛我没有取得多么优异的成绩,但是默念着这句话,我一直坚持了下来。”董明川颇有收获地说。原来,参赛的每名队员后背上贴的不是从前的号码牌,而是诸如“节日不忘战备、我为祖国守岁”“宁可千日不战、不可一日不备”之类的励志语。背着的,感觉重任在身;看着的,浑身热血沸腾。
刀在石上磨,人在乐中练。警营“冰雪那达慕”不仅增强了官兵的身体素质,活跃了节日氛围,更传达出支队官兵年节不忘练精兵的精神和干劲!
本版稿件线索及图片提供:王成磊、叶静、任英飞、潘晓军、欧阳井河、吕俊杰、吴文亮、林仲泱、韩兴华、崔继承、程志鹏、王鹏
版式设计:张雅静
(来源: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