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中国战区改革将启动第四种战争级别【2】

2016年02月22日07:21 |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
小字号

  不是战役、战术作战胜利的简单积累

  简单地说,为达成战区战略的目的,在本战区的一个或多个作战区域组织的作战行动即为战区战略作战。为达成战区战略作战的总体目标,各战区必须预先制定具体的战区军事行动计划,其内容通常包括如何进行安全合作、如何提升伙伴的作战能力、如何部署军力等。与战役、战术作战一样,战区战略作战也是政治的延续,是达成国家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受国家政策、政治目标的制约和指导。因此制定其作战计划的过程中,政治因素是一个不可摆脱的影响。

  战区战略作战的规模要大于战役、战术作战。战术作战通常指某次以击败敌人为目的的具体战斗,战役作战由一系列带有战术性质的军事行动组成,而战区战略作战则由发生在本战区同一战场或多个战场的一系列战役或战术行动组成,多以达成国家战略目标为作战目的。

  报告指出,当战区战略作战只限定于一个战场时,其作战目的通常与国家战略重合。战区战略此时应从属于国家战略,在作战中仅仅起到一个支援作用。比如一旦战争在朝鲜半岛爆发,国家与战区层面的战略目标就是一致的,即取得半岛作战的胜利。负责该地区作战的首长受国防部长和总统直接指挥,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则在大部分时间里扮演支援角色。

  当战区战略作战在本战区多个战场同时爆发时,战区战略和战区司令部的主导作战就体现出来了。报告称,假设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的同时,台海地区或美军太平洋战区其他地区也出现武装冲突,太平洋司令部首长就必须更主动地承担起作战指挥责任,依据战区战略的规定权衡首要作战方向,协调本战区内的作战资源并统一指挥战区内各战场作战行动,以保证国家战略目标的最终达成。

  从理论上说,战区战略作战与战役、战术作战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但战区战略作战的胜利并不一定是战役、战术作战胜利的简单积累。历史上多次例证表明,战役或战术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战略上的胜利,比如二战时的德国,以及伊拉克战争时的美国。对战区战略作战来说,单次甚至多次军事行动的成败并不能成为判断最终结果的条件。能否达成最终战略目的或政治目标才是唯一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是战区战略作战最核心的指导原则之一。

(责编: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