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今天如何保持民兵的荣誉感?【2】

2016年04月14日08:57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地位作用难以凸显 ■激励机制尚待健全 ■优良传统传承不够

精神家园不能没有传家宝

在江苏省海安县角斜“红旗民兵团”的史绩陈列馆,珍藏着197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民兵之歌》。

一手拿锄参加生产,一手握枪精武强能,角斜公社1600多名民兵“以参加民兵为荣、以比武夺牌为傲”,那种发自心底的荣誉感,成为挥洒激情的崇高精神因子。

在那个特殊年代,穿上民兵服装,既让自己热血沸腾,也让别人羡慕不已。曾担任过“红旗民兵团”团长近10年的汤长林回忆那一幕,仍激动不已:“民兵的荣誉,最直接的源头是演训场,最绚丽的光环是硝烟。”

而如今,因常年看不到民兵的身影、看不到民兵的袖标、看不到民兵的旗帜、看不到民兵的作用,有些地方群众对“民兵”二字颇感陌生。

提及此,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下陈街道民兵施咏康心绪难平。

他的双胞胎哥哥施咏健在部队当兵,每逢春节都有军地领导来家慰问,去年荣立三等功,军地更是敲锣打鼓送喜报,很是荣光。而自己当民兵好几年,虽然多次在军事比武竞赛中夺得名次,可除了一张张奖状、一本本证书外,没参加过一次表彰会,巨大的落差让他萌生了退队的想法。

有人说,民兵的荣誉感,更多的是来自历史,那抹亮丽的红色底蕴,是祖辈以鲜血染成的。然而,远离了战争与硝烟,远离了流血与牺牲,让曾经的荣光渐行渐远。

前不久,受热播韩剧《太阳的后裔》的影响,上海市静安区青年孙杰主动要求加入民兵组织。可参训没几天,就打蔫了,他说原以为民兵和部队差不多,没想到一天到晚跑步、训队列、学理论,然后就是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哪有兵的感觉?

即便是当过兵的民兵,对这亦兵亦民的身份颇感“尴尬”。艰苦的军旅生涯锻炼是人生一段重要的经历,可参加民兵除了有张《民兵证》外,其他似乎跟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没有成就感,这也许是荣誉感在不少民兵中淡化甚至褪色的一个重要原因。

■树起崇尚荣誉指向 ■营造展现才华舞台 ■形成关心民兵氛围

让荣誉感吹响冲锋号角

去年2月,习主席在军民迎新春茶话会上亲切会见了全国双拥模范代表、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哨长王继才。座谈时,习主席拍着王继才的肩膀说:“守岛辛苦了。”领袖的关爱,让多少民兵为之振奋、引以为豪。

今年春节前夕,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石板殿村锣鼓喧天、人头攒动。这一天,台州军地领导顶着凛冽寒风,来到因完成军事任务出色而荣立二等功的海上民兵徐文波所在村部,为他颁发奖章、证书和奖金,让徐文波及家人倍感荣光。

送上门的是荣誉,折射的却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笔者调研发现,许多地方正在创造性地开展这项工作。

在江苏省海安县,每年都会隆重表彰在省军区、军分区组织的民兵应急分队比武竞赛中取得名次的优秀民兵。伴随着悠扬激昂的音乐,台上个个心潮澎湃,台下人人热血沸腾。

在湖南省龙山县,县政府为民兵干部发放岗位津贴,抓好政治待遇落实,是党员的经选举进支委、非党员的经选举进村委,让民兵干部在实践历练中提升能力素质,为成长成才铺路搭桥。

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武部协调区委、区政府制订民兵工作考评奖惩细则,明确规定把民兵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作为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擦亮“民兵”这张名片,各地在民兵队伍中大力开展“十佳优秀民兵”“军事训练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在报纸、网络建立“八一光荣榜”刊登民兵先进事迹,在村级文化礼堂设立民兵荣誉墙,让民兵典型报纸见“名”、广播有“声”、电视现“影”,营造当民兵吃香走红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荣誉,是民兵的价值体现,魂魄所依,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照亮社会、家庭和民兵的心田,调动了民兵爱武装、干武装、强武装的积极性,更能有效增强民兵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浙江省长兴市人武部政委沈玉龙说:“把对荣誉的追求,渗透到本职岗位和履职尽责中,在点滴中培育忠诚品格、尚武精神和理想追求,就一定能有效调动广大民兵的积极性,像军人一样敢担当!”(丁勇 李健南 肖林)

(责编:单清伟(实习生)、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