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战区开局场场皆硬仗,第一代建设者如何担当【2】

2016年06月16日08:50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主战须善战,担当靠能力。联合指挥人才不会从天而降——

“人才就在我们当中,我们必须成为人才”

走进战区机关,记者感受最深的是,这里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一个星期天上午,一位领导准备给某课题组成员上辅导课,其他机关干部可自愿参加旁听。

“星期天”“旁听”“自愿参加”……通知虽然发下去了,但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授课领导对有多少人前来听课心里也没底。当他走进教室,不禁吃了一惊:除课题组成员外,偌大的教室被旁听者挤得满满当当,还有人从办公室搬来凳子“加塞”。

到战区工作后经常加班到深夜的政治工作部办公室秘书杨学武,本来计划这天陪陪家人。接到通知,他当即决定改变计划,参加辅导课。他告诉记者:“进了战区机关,原来积累的老本实在不够吃,感觉自己像个小学生,生怕漏节课就掉了队。”

这样的本领恐慌,笼罩在战区机关许多干部的心头。

改革不仅是对体制结构的重塑,更是对能力素质的重构。从过去搞建设抓管理到现在专司主营打仗,从过去单一军种指挥到现在联合作战指挥,许多人一夜之间从行家里手变成了门外汉。

本领恐慌,既源于能力不足,更源于心怀使命。

“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把一个战略方向交给我们,如果我们不能指挥部队打胜仗,如何向党和人民交代?”机关学习交流会上,某局局长徐良才的叩问发人深省。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面对深化改革的时代任务,面对强军兴军的历史使命,如果不注重强化素质、提升能力,动力就难以持久,担当就没有底气。如何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尽快完善自身素质结构,担起主战职能,成为摆在每名战区机关干部面前的紧迫课题。

“说到能力素质,过去我敢给自己打95分,现在顶多打个50分!”这是参谋何淑坤的自我评价。何淑坤原为空军某指挥所综合室主任,当时,指挥所所有值班岗位的上岗资格证都由他考核颁发。考别人,自己肯定不能是外行。何淑坤因对指挥所各个值班岗位的专业知识都非常熟悉,被上下公认为“全能参谋”。

到了战区机关,何淑坤的“全”变成了“单”,联合作战指挥所需的军兵种知识亟待补充。站在素质重塑的起跑线上,何淑坤拿出过去钻研空军业务的劲头,充分利用参加值班交班、流程推演、实案化训练等机会,虚心向来自其他军种的同志请教,在边学边悟边干中努力补齐短板,迈出了由军种“全能参谋”向战区“联合参谋”转型的坚实步伐。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习,是提升能力的基石,是履行使命的需要。面对战区全新的职能,战区领导机关干部以如饥似渴的紧迫感抓学习强素质,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参谋程伶俐调到战区后,每天晚上铆在办公室学习到深夜,节假日大部分时间泡在图书馆、学习室,学习笔记写了厚厚3大本;政治工作部某局干部自发开展“大家来找书”活动,大家各显神通搜集相关业务书籍,在局阅览室建起了“联合作战书柜”。

个人主动学,组织常态抓。战区第一次召开党委常委会,就提出打造“没有围墙的联合人才学院”。战区成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狠抓应急值班业务培训,干部只有通过严格考核才能拿到联合作战值班的资格证。据介绍,目前他们已将所有机关干部轮训了一遍。

采访中,一位局领导掰着指头向记者历数现实困难:缺制度规范,缺数据支撑,缺机制保障,缺标准体系,缺经验借鉴……最缺的还是人才,特别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人才从何而来?“人才就在我们当中,我们必须成为人才。这不仅是个人追求,更是责任担当!”这位局领导的回答掷地有声。

(责编:实习生 王壹、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