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战区开局场场皆硬仗,第一代建设者如何担当【4】

2016年06月16日08:50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把今天干好,对明天负责。真正为后来者打好基础留下财富——

“决不能费尽心思‘做文章’,留下一堆没用的废纸”

一份泛黄的基层建设调查报告,让战区许多干部对担当的内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这份报告起草于上世纪80年代,只有薄薄6页纸,但报真情、说真话、见真知,体现了朴实文风、扎实作风和深邃思考,被作为范文一茬一茬传了30年。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某局干事刘华军阅读这份报告时思绪万千:若干年后,继任者打开文件柜看到我们留下的东西,会有怎样的感想?是认为毫无价值嗤之以鼻,还是像对待这份报告一样珍之若宝?

“把今天干好,对明天负责。”他告诉记者,“作为第一代战区建设者,我们只有真正为后来者打好基础、留下财富,才无愧于自己的使命职责!”

“铺路奠基有我,功成不必在我”。本着对历史和后人负责的态度,战区机关抓工作统筹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既紧锣密鼓、全力以赴,又稳扎稳打、求真务实。

重难点课题研究攻关,是“立起战区”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战区没有硬性规定课题研究的方法路径,但有一条原则被反复强调:所有课题研究必须紧贴主战实际,最终的成果必须能够进席位、进平台、进链条,决不能费尽心思“做文章”,留下一堆没用的废纸!

某局的课题攻关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每次集中研究不是讨论“怎么写”,而是先进行图上作业,把课题内容放到“战场”上仔细推演,然后再坐下来讨论“怎么办”,最后才进入文字表述。记者发现几个成型的课题框架文本都是清单式表述,全然没有“八股味”。

某处承担一个重要预案拟制工作,类似的工作过去组织几个业务骨干和笔杆子加加班,满打满算一两周就能完成。可这次,该处集全处之力奋战两个月,尽可能把情况想周全、把对策搞科学,最终拟制出被战区领导誉为“近10年来见过的最好预案”。

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机关干部调整交流等配套政策,不仅关系这一茬干部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战区机关未来发展。战区党委既积极推进,又不盲目赶时间,力求在广泛征求意见、搞好上下对接的基础上,拿出“最优版本”。

新成立的保障队是战区指挥保障的“后台”。在保障队干部选配上,他们坚持“人岗相适”,严格考核把关。关键岗位没有合适人选,宁可虚位以待慢点配,也不简单拉人头凑数……

五月羊城,花团锦簇。记者结束采访走出南部战区机关时,身着各军种制服的官兵行色匆匆,紧张繁忙一如往昔。不难想象,身为第一代战区建设者,历史必然会给他们留下特殊的位置;更加期盼,他们能够被后人记住的不仅仅是“第一代”的身份,更是用忠诚与担当开创的崭新事业!(周奔 毛俊 王雁翔 曾政雄)

(责编:实习生 王壹、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