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中国舰载机飞行员的生死锤炼 追忆张超牺牲瞬间【2】

2016年08月01日09:42 |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小字号

  中国舰载飞行员从零开始的历练之路

  1985年出生的袁伟同样来自南海舰队海军航空部队,和张超同批被选拔出来。作为海军超常规培养的舰载机飞行员,袁伟和张超两个“插班生”进入前一批飞行员序列中参加训练,并赶上训练进度。在袁伟的房间,《环球时报》记者看到一叠厚厚的训练用教材。袁伟说:“我们先后学习了理论改装、熟悉座舱图,座舱实习,飞模拟器,地面准备工作等等。”袁伟描述这些训练内容时显得轻描淡写,但实际上,通过一个细节就能知道舰载飞行员的职业严苛性。《环球时报》记者在歼-15舰载机的座舱内看到,操作台面上密密麻麻上百个飞行仪表和电门呈半弧形状展开,但对于飞行员而言,他们能做到“一摸准”。袁伟说:“开始阶段重复所有按钮需要1小时左右,最后是10分钟。”这意味着与每个按钮相关的操作动作和程序,张超和战友记得丝毫不差,各种空中特情处置情况更是烂熟于心。

  在飞行员做出发准备的会议室里,墙上写着“精准、守纪,零容忍”。舰载机飞行员着舰范围允许误差非常小,前后允许误差30余米,左右允许误差只有几米。原先的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孙宝嵩是空军最有含金量奖项“金头盔”的获得者,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好比开车,以前开车是8车道随便开,现在只有1个车道能开”,“以前正负误差是50米,现在标准比以前提高了10多倍”。诸如此类的差别还有很多,在这项风险系数高于航天员的职业中,任何一个细微的差别都会带来安全隐患,这也就要求任何一项日常工作都要以极为苛刻的标准来完成。

  标准从哪里来?中国在舰载机飞行员培养体系方面完全是从零开始。首次着舰成功的戴明盟是一个标志性人物,也是历史性突破,因为他的成功预示着中国摸索出一些舰载机飞行员训练方法。在采访中,戴明盟说:“这个方法是靠量积累出来的。”据他介绍:“在摸索阶段,通过量的积累摸索出上舰的方法,然后验证这套流程是不是科学、合理和安全,是不是符合更多的后来人,然后固化下来。在最初突破阶段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继续走这种方法就得不偿失了,我们要摸索用最少的代价办最多的事情,获得最大的效益。”

  《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在机场训练场地旁边的塔台墙上写着:“大胆地训 科学地训 安全地训”。戴明盟解释说:“现在的训练方法是减少训练量,改进训练方法。一代代飞行员都要承担这种任务,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摸索出一个合适的训练量,使得他们成为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这也意味着,从戴明盟开始直至张超所在的飞行班,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每个班次都是在探索大纲和训练方法,每个班次都不一样。张超和袁伟的超常规培养也同时担负着摸索训练方法的任务——到底能用多长时间达到标准?而这个标准会成为培养下一批飞行员的方式,而这所有的探索都会为中国自主培养舰载机飞行员提供经验和样本。

  勇者的挑战——要走得更远,要能打、能战

  舰载航空兵部队的每个人都知道有风险,但还是选择“偏向虎山行”。在中国拥有首艘航母后,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成为很多飞行员的梦想。“热爱”与 “挑战自我”是《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词语,自然,在这些明亮的词语背后,每个人都知道另一个词——“高风险”。

  4月27日,孙宝嵩和张超同样执行飞行训练任务,他驾驶战机转弯到跑道的另一侧时,目睹了战机起火、张超弹射跳伞的全过程。直至几个月后的今天,孙宝嵩坦言,“心里还是有些什么留下了”,但没有丝毫犹疑,孙宝嵩和战友们依旧在全身心准备即将开始的海上着舰训练。尽管张超无法实现梦想,但他的战友依旧在前行。对于孙宝嵩而言,成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还不够,还要“能走出去”,“能战”“能打”。

  戴明盟评价说,张超和所有的飞行员体现出的精神品质是:“对舰载机飞行事业的热爱,敢于探索这个未知世界,有英勇无畏的冒险精神。”据记者了解,和张超同一批的飞行员,每个人在原单位都是尖子飞行员,有很好的职业前景,但是他们还是选择到舰载航空兵部队。已经通过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资格认证的王亮向记者回忆起训练通过考核时的心情,他说:“挺有成就感的,觉得以前的一切都值,干成了!”王亮要面对的挑战还很多,风险也会越来越高,但他说,风险是个“概率事件”,飞行是happy(快乐)的,他还是喜欢飞行,希望不断突破自己。

  张超壮烈牺牲的当天,航母舰载机着舰指挥官戴兴也在现场。当记者问“对舰载机事业有什么认识”时,他说:“几天不飞行就很想念。”谈到被美军都视为“禁区中的禁区”的夜间着舰,他也表示非常想去挑战。

  “到这里来很重要一个标准是自愿,自愿的背后是勇于冒险。”戴明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表示:“这些飞行员以前都表现很优秀,为什么要来这里?原因之一是勇于探索,坦然面对未知的世界。他们有能力,有信心!”他强调,舰载机飞行员是一个时刻需要探索未知、不断突破的职业,未来需要进行夜间着舰训练,需要到各个海域去飞行,会越走越远,这些都是没有前人走过的路,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风险。尽管道路漫长,也许还要经历几代人付出,但还是有很多优秀的飞行员毫无畏惧地加入这个行列中。郭媛丹

 

(责编:实习生 王壹、黄子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