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日遗化武最大埋藏点:地图上找不到 进入穿防毒服【2】

2016年09月29日08:27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记者在专业人员帮助下穿着防毒服。周灯华 摄

  一切的罪恶总有源头。走进哈尔巴岭,必然要走近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人类生命尊严的底线,很多国家之间缔结了许多与战争行为相关的国际法规公约。其中,1925年6月,美国、英国、日本等37个国家签署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然而,作为缔约国的日本,不仅没有停止研究制造化学武器的罪恶勾当,反而秘密地加快了研制进程。

  1928年,日本陆军在广岛县境内的大久野岛建立了第一座毒剂工厂“忠海兵器制造所”,此外,还在小苍的曾根市建立了“曾根制造所”;海军在神奈川县组建了“相模海军工厂”;空军在东京立川基地筹建了第3空军技术研究所,类似的化武研制生产单位还有不少,挂着各种名号的化学武器制造工厂为侵华日军源源不断地输送毒气炮弹。根据历史资料估算,从1930年至1945年,日本共制造各类毒剂7376吨,各类化学弹约776万发,其中绝大多数运往中国战场。

  这是一组多么可怕的数字!

  更为可怕的是这批炮弹最后的去向。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夕,为掩盖其罄竹难书的反人类罪行,侵华日军将大量化学武器草草掩埋或随意遗弃,有的将毒剂弹、毒烟筒、毒剂桶埋入深浅不一的土坑中,有的直接将毒剂弹投入江河湖泊中,有的竟然投进农村的水井里,一些来不及处理的化学武器甚至就胡乱堆放在露天环境中。

  专业人员带领记者在气密室检查防毒服气密性情况。周灯华 摄

  就这样,这一大批尚未在侵略战场上“逞威”的化学毒弹,就像恶魔的弃婴一样,被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经受着岁月的洗刷,恶魔的种子有的似乎已经睡去,有的却还在蠢蠢欲动、危害人间。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的要求下,在无可争辩的铁证面前,日方不得不承认侵华日军在华遗弃大量化学武器的事实。根据《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要求,中日双方经过多轮艰苦谈判,签署了《关于销毁中国境内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备忘录》,规定日本政府将为销毁日遗化武提供一切必要的财政、技术、专家、设施及其他资源,中国政府提供适当协助。日本政府确认遵守中国法律,在优先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就地尽快进行销毁。

  具体如何处理它们?哈尔巴岭,我来了,让我们一探究竟。

(责编:王璐佳(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