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这一天,“金孔雀”安葬故乡崇州,中国空军战机继续升空【5】

 
2016年11月20日12:37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原标题:这一天,“金孔雀”安葬故乡崇州,中国空军战机继续升空

  5

  那一年的南海,王伟坠机失联后,亿万中国人有了同一个心愿:找到英雄,带他回家!

  茫茫大海上,中国投入了空前的搜救力量,不知把那片海域“翻耕”了多少个来回!

  当时正值渔汛,许许多多的渔民却放下渔网,驾船赶往出事海域。一位渔民说:平时出海满脑子都是鱼,现在满脑子都是人,鱼儿从船边游走也看不见。

  有的渔民刚打到满满一船鱼,来不及返回就投入搜救,船上的鱼臭了,渔民却说:只要能救人,损失再大也不怕。

  那一年,书报摊上最畅销的是国防军事类报刊杂志;那一年,无数年轻人义无反顾地参加空军招飞,或者在高考志愿里填报了军校。

  十多年过去了,有些场景却似曾相识。

  余旭跳伞后,一位叫赵德旺的老乡找到了她的遗体,小心翼翼用白布单蒙上。部队和警察赶到之前,他一直守着她。接受采访时,他抹着泪说:“我怕惊着这孩子。”

  在屋子里,他为这个素昧平生的女军人烧了纸钱。“我寻思,天这么冷,可不能再让她冻着了。”赵德旺说着话,眼泪汪汪。

  在村外的农田里,村民们自发地参与搜寻余旭的遗物,村里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搜到了,找到东西后,就很小心地包好,交给部队。这是乡亲们的朴素心愿:“可不能让这孩子受委屈了。”

  从天津到崇州,自发为余旭送行的人很多很多。余旭的骨灰还没回到崇州,当地的群众就已络绎不绝地来到祭奠点,菊花早早摆满了一地。

  英雄不孤!

  一位记者动情地写道:从朴实的村民眼中,从社交媒体密集的转帖中,我感受到一股久违的力量。为余旭刷屏,不仅仅是人性光辉的释放,也不仅仅因为她是歼击机女飞行员。从举国刷屏中,你分明可以读到人们向往崇高、钦佩勇敢、珍爱美好的情怀。这,正是当下我们最该珍视的情怀。

  是的,这不也是空军英雄墙上那1700多个名字,用生命在保护的情怀吗?

  6

  汶川地震那年,当时还缺少足够直升机的解放军,不得不从全国各地千方百计抽调直升机支援灾区。

  直升机有了,有经验的“老飞”数量却有限。灾区地形气候复杂,机组通常是以老带新的方式飞行。

  那年,邱光华机组飞走之后,再也没有回来。搜寻的队伍漫山遍野找了几天,终于找到了飞机的残骸。

  得知机组失事的消息后,一个年过半百的大校蹲在食堂门口,哭得泣不成声。一位“老飞”很沉重地问自己的徒弟:如果有一天,我们这些“老飞”都没了,你们还能继续飞吗?

  徒弟的心揪了一下,攥着拳头说:飞!

  多年之后,曾经年轻的徒弟成为了“老飞”,一次次驾机穿过邱光华机组牺牲的崇山雾峦。与此同时,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建立起强大的直升机力量。

  牺牲总是接踵而至,“老飞”的问题,其实也拷问着每一代中国军人。

  当年,刘晓松考进军校,离家前一天,姑姑不无担心地说:“到部队,可能要打仗。”刘晓松噌地站起来:“打仗我不怕,活着要有价值,死要死得轰轰烈烈!”姑姑很不高兴地埋怨他:“什么死呀死的,出门不许讲这样的话!”

  谁知,后来竟一语成谶。

  “神七”飞天回来,一个香港小学生问景海鹏:叔叔,您不怕死吗?

  他说:叔叔跟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也不是什么“钢铁侠”,一样怕死。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用生命置换,比如我们从事航天员这个职业。

  去年9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前夕,有记者曾问余旭,对牺牲怎么看?

  余旭很坦然地笑答:“我想是时刻准备吧。尤其是我们这个职业……总不能因为有牺牲就畏惧不前吧。我是时刻准备——各种准备。”

  有时候,我们觉得不幸突然其来。但其实,哪个军人心里没有或多或少的准备过?

  苦难不会让勇者畏惧,只会使之坚强。

  “擦干泪水,继续前行。”杨树朋、李磊牺牲后,中国维和步兵营挂出了一条横幅。今天,在这个余旭安葬在家乡的日子,我想把这句话讲给余旭的战友听。

  “擦干泪水,继续飞翔!”这一天的黎明,当太阳照常升起,东西南北,四面八方,年轻的飞行员再一次坐进座舱,冲向云霄。余旭未能继续的飞行梦,战友们将替她完成。

  金孔雀,请和我们继续前行!

 

(责编:黄子娟、崔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