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35年前的西沙,最奢侈的一道菜是辣炒南瓜!【4】

2017年03月29日08:37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35年前的西沙,最奢侈的一道菜竟是辣炒南瓜!

  标题书法 龙开胜

  4、

  西沙的清晨,是最有特色的清晨。朝霞抹红了东方天际,空气清新得像没有空气一般。“噢噢——堆好了,堆好了!”不远处,几个孩子在喊着、跳着。这里会有孩子?像是在茫茫的沙漠里突然发现几朵水灵灵的花儿,我忙迎了过去。“叔叔,你看我们堆的像雪人吗?”一个大眼睛女孩,指着面前半人高的珊瑚沙堆问我,“昨天晚上电视里下雪,北方的小朋友在堆雪人,西沙也有‘雪人’。”孩子们笑着跑了。这些孩子大概是随父母来西沙探亲的吧?为探个究竟,我走访了永兴岛派出所。所长一边翻着户籍册,一边告诉我:“他们不是来探亲的,而是正式的西沙小公民。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五个在西沙出生的孩子了,他们是程范余、陈秀基、陈红丹、吴淑瑜、张丽君。”

  1976年,西沙工委在海南岛招收了60名新职工。他们多为曾经在西沙工作过的“老西沙”的子女。5年过去了,他们中有六对结为夫妻,并有了这五个孩子。程祚锐、孔庆妹夫妇被同事们称为“西沙群岛第一家”。准备结婚时,有人对小孔说:“你们结婚后就再也回不了海南了。将来有了孩子,也会变成‘小西沙’的。”小孔笑笑没回答。工委为他们举行了简朴而又隆重的婚礼。

  一年后,西沙第一次传出了婴儿那撩拨人心的笑声。程范余的到来,给小岛带来了欢乐。谁想家了,想自己的孩子了,便会来逗逗小范余。战士们见了小范余,也特别亲,经常给他送好吃的。那个大眼睛姑娘叫吴淑瑜,她的爸爸吴清智在西沙电视台工作。这个全国最小、只有3名工作人员的电视台,体现了国家对西沙军民的关怀。每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的吴淑瑜显得格外活跃,一边看节目,一边嚷着:“这是我爸爸演的!我爸爸演的!”我问陈红丹的母亲王巧菊,为什么给女儿取了个“狗三”的小名,她笑着说:“西沙艰苦,我怕孩子在这里不好养,盼她像小狗那样虎虎实实,没灾没病。”

  五个孩子一出生,就与西沙守岛官兵为伴。战士们出操,他们学着喊口令;战士们训练,他们跟着做动作;连队会餐,他们是座上宾。无形的感染和熏陶,使五个孩子性格开朗、聪颖懂事,甚至还多多少少带着些兵味儿。离开永兴岛那天傍晚,我在码头上又见到了孩子们。陈红丹拉着我的手,问:“叔叔你要走了?”我点点头说:“我要回北京啦!”程范余仰着头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去北京看天安门、长城……”

  起航了,军舰慢慢驶出了永兴港。我站在舷旁,朝孩子们挥手,他们也在跑着,一个劲地挥动着小手。我心里默默对他们说,孩子们,幸运的孩子们——你们现在还没意识到,但长大了一定会体会到的,在我们共和国亿万个儿童中,你们虽是普普通通的五位,但令人羡慕、值得骄傲的是,在你们每个人的户口本的出生栏里,都写着金光闪闪两个字:西沙。你们是共和国最南面的5个孩子!

  35年弹指一挥间。当年五位“小西沙”,不知现在何处?他们或许已离开西沙,或许仍扎根西沙。无论身处何方,他们始终是西沙历史的见证人!(黄传会)

(责编:王璐(实习生)、闫嘉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