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记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

杜富国:勇于担当的时代楷模【2】

2019年05月19日20:32 |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小字号

“让我来”,是“我多干一点,大伙就能好一些”

武艺练不精,不是合格兵,这是杜富国恪守的“信条”。入伍8年,杜富国被5个单位争先选调,先后从事4个专业,多次获嘉奖,曾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他始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每一个任务面前都认真对待。

2015年9月11日,扫雷大队组织官兵进行阶段性专业理论测试。(黄巧 摄)

很多人不知道他的这些故事。第一次专业理论考试,他考了32分,全队垫底。很多汉字不会写,他用拼音替代,考卷上拼音连着拼音,战友调侃他是用“英语”答题。一个知识点反复背几遍,他仍然记不牢,熄灯后只好搬个小板凳,在走廊灯下学到深夜。

“不做就不做,做了就做好。” 只有初中文化的杜富国并无天资,却有自己的“做事哲学”。他知道,只有凭着执着,勤学苦练,才能努力将本事学好练好。正因为此,他的成绩也从32分到70分,再到90分,甚至有时候考满分。扫雷四队教导员凌应文说,将杜富国的分数按时间轴连成线,就是一个士兵的成长曲线图。

专业考试只是一方面。临战训练中,为练强探雷针手感,杜富国每天练上万针,像绣花一样将草皮翻了个遍,胳膊酸得抬不起。分队长张波说,有段时间每次中午吃完饭,都会看到杜富国一个人在外面“戳”地雷。经年累月,他熟练掌握了10多种地雷的排除法,将探雷器练成了“第三只手”。在综合性考核中,杜富国所有科目全优。

“吃得亏、打得堆”,是黔北人教育孩子的俗语,意思是做人要大气、懂奉献,杜富国的父亲常常对孩子们讲这句话。

童年时代,杜富国的父母在外务工,他背着弟弟妹妹放牛、砍柴、干农活,从小担起家庭重任,他的坚韧、懂事,让乡邻们人见人夸。

到了部队,杜富国把这种热心带到军营。他利用休息时间,为队里修水电、修门窗、修设备,成为出色的“三小工”;战友有困难,他时常拿出300、500元乃至上万元支援;在驻地,他常常为乡亲铺路坑、搬物资、修水电。他说:“活总要有人干,我多干一点,大伙就好一些。”

杜富国正在修理机器。在扫雷大队四队杜富国是队里的“三小工”,承担着队里的修理任务。(杨萌 摄)

杜富国和战友们一起搬运扫雷爆破筒(杨萌 摄)

在雷场,杜富国干的活也总是最多,背的装备总是最沉。队长李华健说,“‘杜富国’这三个字,是对讲机里呼叫频率最高的。他总是忙不完,大家都叫他‘雷场小马达’。”

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来回有6公里山路,扫雷兵得背着爆破筒一步一步往山上挪。一个弹药箱27.5公斤重,每次杜富国都要争着扛两箱,有时候还后面背两箱,前面再抱一箱。他的肩膀被背带勒出一道道血印,脚底也磨出了血泡。战友心疼他:“少扛点,时间长了,铁打的身体也吃不消。”杜富国笑道:“没得事,我身体好。”

负伤后的杜富国失去了双手双眼,很多战友难以接受,杜富国却依然开朗,对陪护的班长刘贵涛说,今后他要装上“智能手”,这样就能多做一点事,做一个有用的人。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