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核潜艇迭代发展,进入4代艇时代,加速5代艇研制

俄大力打造海基核威慑体系

2019年09月30日09:55 | 来源:中国国防报
小字号
原标题:俄大力打造海基核威慑体系

对当代俄罗斯来说,核潜艇是除洲际导弹外,对抗北约阵营的压轴法宝。近日,俄媒罕见对这些战略武器进行大规模报道。报道称,俄海军将在2023年装备8艘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首艘“北风之神-A”型艇将部署至远东地区堪察加半岛,标志着俄核潜艇进入4代艇时代。俄还注重核潜艇的迭代发展,将哈斯基级第5代核潜艇列入装备研发计划。未来,俄核打击体系将更趋稳定,海基力量的战略威慑力将更加强大。

迭代列装渐成规模

目前,已有3艘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进入俄海军服役,首艇列装北方舰队,另两艘交付太平洋舰队,预计第4艘今年列装北方舰队。俄海军另一款新型核潜艇代表、白蜡树级多用途核潜艇首艇“北德文斯克”号也已入役北方舰队,并担负起战备巡航等任务。可以说,俄新一代核潜艇规模不断壮大。

作为第4代核潜艇的“佼佼者”,两型潜艇的技战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水下排水量2.4万吨,最大航速26节,具备“无限试航性”,在此基础上升级建造的A型艇,具备更强的隐身性和战斗力,可有效执行远洋水域战略巡航并具备二次打击能力。武器配备方面,该型艇可搭载16枚射程在9000公里以上的“圆锤”洲际弹道导弹,最多可携带10枚分导式多弹头。俄专家评论称:“俄在打造第4代核潜艇方面超越了美国,后者的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尚在研制中,预计几年后才能入役美海军。”

白蜡树级多用途核潜艇下潜深度可达520米,最大航速达31节,水下排水量1.38万吨,续航力逾100天。该级艇最大的威慑力在于武器装备的杀伤力,可搭载“口径”巡航导弹和“缟玛瑙”超音速反舰导弹,堪称航母等大型水面战舰“杀手”,已被俄海军确定为第5代核潜艇基础型,由此可见其在未来海战场中的适用性。

分析称,陆续列装的新型核潜艇标志着俄海军正按计划推进该类武器平台迭代升级,海基战略“杀器”也逐步形成较稳定的战略威慑和制衡能力。

战略资产不断扩容

在高调公布列装信息的同时,俄还加快推动新型核潜艇研建工作,俄国防部宣布,2024年前,俄将接收10艘北风之神级和白蜡树级核潜艇,并进一步增加量产,将原计划2027年前“北风之神”的建造数量由8艘增至10艘。从目前第4代核潜艇研建情况看,白蜡树级1艘已服役,1艘处于试验阶段,5艘处于在建阶段,预计2020年全部列装海军;新订购的两艘北风之神级核潜艇计划2020年至2021年在北方造船厂开工,预计2027年至2028年交付。未来,俄海军将至少拥有16艘上述核潜艇。

此外,俄近期还加快特种任务核潜艇的试验进程,俄国防部深水武器研究总局亲自组织该型艇首艇“别尔哥罗德”号的核反应堆试验、系留试验和国家试验。据报道,该艇主要用于搭载6个“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可执行水下特殊任务。按计划,“别尔哥罗德”号将于2020年6月担负战斗值勤任务;二号艇“哈巴罗夫斯克”号将在2020年左右建造完成,2022年服役。可以预期,该型艇将与上述4代艇构建起俄海军强大的水下核威慑体系。

在快速发展武器平台的同时,俄还创新潜艇人员训练模式,在第4代核潜艇设计、建造阶段,即已展开艇员训练工作,以正在试验的“喀山”号机组人员为例,成员基本全程参与了该艇系泊、试航和列装测试等主要阶段工作,并系统学习了解武器装备性能等,这也为核潜艇迅速形成战斗力奠定基础。

俄还将哈斯基级第5代核潜艇列入2027年前装备研发计划,该型艇在白蜡树级基础上,突出系统模块化、功能多样化和指挥自动化等先进理念,采用新的隐身材料和低噪音技术,具备反潜、反舰和对陆攻击等综合作战能力。

制衡强敌的国之利器

身为传统海上强国,俄始终重视海基威慑力量建设,特别是面对北约在中东、东欧和北极等地日渐强势的军事挤压,俄更加强调战略打击能力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但受资金、技术等因素掣肘,加上现役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已入厂整修,作为俄最为依仗的战略武器之一,核潜艇成为维持海基战略威慑体系的重要支撑。

近日,俄防长绍伊古在记者会上公开批评美在世界大洋展开军备竞赛,表示俄有信心和能力“击沉美航母舰队”,并保持“足以制衡对手的核打击与战略威慑力”。这引发外界对俄核潜艇地位和作用的关注。

从试航性来看,俄新一代核潜艇潜伏性强,能长期活跃在俄西北部的白海、巴伦支海和亚太地区的鄂霍次克海等地。从攻击能力来看,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战略突防优势明显;白蜡树级凭借超强的武器弹药堪称海上“全能猎手”,令北约水上力量有所忌惮;特种任务核潜艇的水下非对称作战样式,将显著提升俄海军整体作战效能。从俄武装力量现代化进程来看,其加快推进先进核潜艇等武器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战略制衡领域“拼图”,既是《2018年至2027年国家武器装备发展纲要》框架下军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应对西方战略挤压、巩固反制手段的客观需要。

(责编:陈羽、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