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戰數據零散化、碎片化,體系作戰的鏈條就會有“縫隙”,戰時就會被對手“點穴”斷鏈。分析這一事例,該部舉一反三,將成體系建設電磁頻譜數據庫作為“硬”工程,走出三步好棋:在總部機關有關部門支持下,歷時一年多對全軍武器裝備頻譜參數進行全面普查,收集原始數據﹔打破軍區、軍兵種界限,按照通信、導航、雷達、電抗等作戰單元,分門別類進行整合補缺,把看似雜亂無章的海量數據串成一根根“鏈”條﹔與有關部隊和科研院所合作,根據未來多種主要作戰樣式對用頻裝備進行組合,通過搭建仿真模型,對各用頻裝備之間的自擾、互擾開展模擬演練,調整完善后形成實案,成系統逐一匯“鏈”入“網”。
- 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軍事變革正在世界各國間競相展開,世界軍事強國為了搶佔未來戰爭制高點,無不重視復雜電磁環境下訓練和作戰研究。無形電磁空間,成為美國、俄羅斯等世界軍事強國角力的新舞台。規范武器裝備的電磁兼容性和抗干擾能力的技術指標。早在1979年,美國就要求國防部在開發每一種武器時,必須考慮電磁脈沖輻射能力,
- “對於裝備而言,頻譜某種意義上猶如加注的基因,因此頻譜管理是一項技術性要求極高的頂層設計。”總參某頻譜部隊洪浩總工程師介紹說。尤其是高技術用頻武器裝備,如果研發定型前沒有進行頻率使用的論証,裝備一旦“呱呱墜地”就會出現其工作頻率與其他裝備互擾的問題。后天不但很難補救,甚至會出現定型即停產的尷尬結局,這樣的教訓在中外軍隊武器研發史上並不鮮見。
電磁頻譜,指的是電磁波按照頻率或波長分段排列所形成的結構譜系。具有國家主權性,電磁頻譜是目前人類唯一理想的無線信息傳輸媒介,屬於國家所有,與土地、森林、礦藏等資源一樣,既是一種稀缺的自然資源,也是決定國家發展和戰爭勝負的重要戰略資源。電磁頻譜資源對人類的影響,就像水和太陽一樣不可或缺。我國《物權法》的第46條至52條,分別規定了礦藏、土地、森林、野生動植物、頻譜、文物、國防資產的國有屬性,體現了電磁頻譜領域的國家主權性。

責任編輯:黃子娟
聯系電話:010-65368370
電子信箱:junshi@people.cn.cn
發布日期:201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