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總參電磁頻譜管理中心仿真室>>滾動報道
人民網>>軍事>>正文

角逐“無形戰場”

2015年07月08日14:19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新聞背景:6月中旬,濟南戰區組織的全軍首次戰區聯合作戰電磁頻譜籌劃與管控集訓拉開帷幕,來自陸、海、空、二炮和武警部隊的幾十個作業小組按照聯合作戰電磁頻譜籌劃的原則和程序展開專題研究,並圍繞復雜電磁環境下的多個電磁頻譜管控課題進行了對抗演練。

電磁頻譜是信息化戰場的“中樞神經”。信息化戰爭要靠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裝備取勝,而信息化武器裝備是靠發射和接收電磁波來發揮其作戰效能的。如果沒有科學、高效的電磁頻譜管理,大量信息化武器裝備必將產生嚴重的自擾、互擾、或被“敵”方干擾,難以順利實施作戰行動,甚至導致戰局失利。

一些國外軍事專家預言:“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開戰,獲勝一方必然是善於控制、駕馭和運用電磁空間的一方。”

熒屏閃動,“路過”作戰地域天地之間的電磁信號紛紛“顯形”……劍刺蒼穹的導彈,沿著剛剛開辟的“安全走廊”直刺“敵”指揮所,目標瞬間灰飛煙滅

沒有硝煙彌漫,沒有鐵甲轟鳴,甚至看不到幾個官兵身影。然而,“無形戰場”上的對抗,更扣人心弦。

一聲令下,濟南戰區三軍協同山地進攻戰役用頻籌劃與管控演練在某地悄然拉開了帷幕。

數輛迷彩戰車,風馳電掣駛向指定地域,“品”字形的走位編織起一張肉眼難識的無形巨網,“網”裡的“魚兒”,是活躍在該片地域的各類電磁信號。

某新型綜合頻譜監測車剛停穩,作業人員迅速升起車頂端的天線,濟南軍區某電磁頻譜管控中心業務室主任孔祥瑞,熟練地打開操作系統。熒屏閃動,“路過”作戰地域天地之間的電磁信號紛紛“顯形”,強弱、方位、來源一一在列。

很快,一份該地域頻譜佔用度統計表顯示在終端桌面,隨即傳送到緊鄰的戰場頻譜管理控制中心車。

一份電磁頻譜統計表能對戰斗進程產生什麼影響?濟南軍區司令部通信部部長曾衛華的介紹讓記者茅塞頓開:“未來戰爭,不論武器系統還是通信系統,都大量應用電子設備,電磁空間無疑已成為各方圍繞信息主導權進行激烈爭奪的戰場空間。不管長波、短波、微波還是紅外、紫外、光波,都可能成為克敵制勝的武器。”

“根據戰況,聯合作戰指揮部決定利用戰術導彈協同某集團軍對‘敵’展開正面攻擊,迅速為導彈飛越路徑建立一條電磁頻譜的‘安全走廊’,確保精確打擊。”

接到命令,坐在戰場頻譜管理控制中心車內的頻管中心主任張波,馬上啟動系統,分析作戰地域頻譜佔用度的各種數據、敵我雙方用頻裝備部署和作戰效能……十指飛鍵,他在終端上輸入著一組組數字,很快,一份參加此次聯合作戰單位的具體用頻分配表傳達到了聯指指控中心。

×時××分,劍刺蒼穹的導彈沿著剛剛開辟的電磁頻譜“走廊”,直刺“敵”指揮所,目標瞬間灰飛煙滅。

走出車艙的張波擦干額頭的汗水,對記者說:“一名優秀的‘電磁交警’,要對敵我雙方上千種用頻裝備的有關參數爛熟於心。隨著信息化新裝備增多,各類電磁頻譜參數成倍增長,下一步,我們要抓緊建立完善的電磁頻譜數據庫。”

未來戰場上,電磁頻譜資源如同彈藥、油料一樣重要,是作戰的必需物資基礎。曾衛華部長對記者說:“戰時各級指揮員一定要像籌劃用兵一樣籌劃頻譜資源,這樣才能搶得先機。”

戰況瞬息萬變,剛剛還合理可行的頻譜籌劃,幾十秒后就干擾到參演各分隊的使用頻率……短短半個小時的網上推演,陸、海、空、二炮等十余支戰斗分隊已經先后改頻換頻近30次

某綜合訓練基地網絡中心,大幅的頻率劃分表、電磁態勢圖懸挂兩旁,上百台計算機閃躍著藍光。武漢通信指揮學院電磁頻譜管理教研室主任尹作誠帶領導調組不斷“設局”——

“×時××分,某旅指揮所與炮兵團無線電通信聯絡全部中斷。”

“×時××分,某集團軍1號彈藥庫遭‘敵’火力打擊發生爆炸。”

“×時××分,某部部署在某地的野戰地域網被‘敵’精確打擊……”

面對導演部發來的“敵”情通報,某集團軍通信處參謀趙壁迅速標繪戰場上變化,根據敵我雙方用頻裝備發生的變化和作戰效能,利用電磁頻譜管理指揮控制系統,很快拿出了用頻情況處理建議報告。

可僅僅2分鐘后,他的建議報告被打回:“××波段干擾了無人機,××頻率與‘敵’在用雷達裝備重疊。”

對照戰場敵我雙方用頻裝備部署和戰斗進程,趙壁皺起眉頭,再次調整方案。3分鐘后,他再次上傳建議報告,又被導演部退回,原因是:他雖打通了被摧毀的通信網絡,卻搶佔了2分鐘前投入戰斗的某型火炮的用頻波段。

第三次調整,他才終於過關。

與此同時,聯合指控中心的二炮某基地作訓處參謀柴祖榮,提出的用頻情況處理建議雖然保護了空中導航系統,卻因天基、地基雷達間用頻協同配合不夠被判返工,某艦隊作戰處參謀王翔的報告則因干擾了某型雷達成為廢案……

戰況瞬息萬變,剛剛還合理可行的頻譜籌劃,幾十秒后就干擾到參演各分隊的使用頻率。艱苦的拉鋸戰后,演練人員的用頻建議在敲打中一一過關。

“你知道嗎?海灣戰爭中,美軍在海灣地區90天內安裝的通信網絡比在歐洲40年內安裝的還要多。”尹作誠主任一臉嚴肅地對記者說:“戰場電磁態勢可是‘十裡不同天’,如果沒有實時高效的電磁頻譜管控,那將是一片混亂失控。”

此次演練突出一個“變”,隨著戰情變化而不斷調整用頻方案。短短半個小時的網上推演,陸、海、空、二炮等10余支戰斗分隊已根據戰斗進程先后改頻換頻近30次。

就在大家想鬆口氣時,導演部再次下發了情況通報。“敵”已調整衛星部署,增加了偵察衛星過境次數……

又一場戰斗打響了,作業小組人員,或以聯合指控中心參謀人員身份,或以通信部門參謀身份,再次投入到電磁空間的角逐。

一道道精准的指令,借助一個個用頻通道及時傳達到位,電磁欺騙、波段貼近、大功率用頻裝備搶佔等多種戰法讓觀戰的記者大開眼界

3台高清投影儀,將5個競賽小組每個箭頭的標繪實時顯示在大屏幕上,每一個用頻裝備的部署,每一次作戰行動,牽動著在場每個人的心。此刻,濟南軍區司令部首長和機關有關人員組成的裁判組和未參加比武的參訓人員,注視著屏幕上每個細節的變化。

引人注目的是,參加此次協同戰斗頻譜管控比武,除了濟南軍區各單位參戰部隊,還有來自陸、海、空、二炮部隊人員組成的聯合作業小組。

“敵”對我作戰集團進行全方位電子偵察與干擾。電子冒充、電子引誘、電子佯動……海軍某艦隊通信處工程師杜建禮、空軍某部作戰處戰訓辦公室參謀康超等4人,有序調度,大屏幕上用頻裝備圖標實時增減移動,在戰場上布起一團團逼真的“電磁迷霧”,保護著參演分隊所配屬的“武器裝備”安全運行。

我第一梯隊快速向“敵”縱深陣地攻擊前進,同時一支特戰分隊也滲透至“敵”后。這時,導演部突然出情況:“敵”察覺我方戰略意圖,坑道中隱匿的摩步營在空軍火力掩護下,正向第一梯隊左側高地迂回,同時一個“敵”機步營准備在右側實施空降。

情況緊急,第一梯隊腹背受“敵”!

就地構筑工事堅守待援?來不及了!呼叫炮兵群進行火力支援?超出火炮射程了!方案一一被提出,又一一被否定。

“讓特戰分隊打掉‘敵’通信樞紐!”可是,作戰地域敵我雙方部署的短波無線電台、超短波電台、導航台、衛星站、微波站,加上民用移動基站、廣播電台、電視差轉台、雷達等輻射源構成的復雜電磁環境,讓這條妙招無法送抵滲透至“敵”后的特戰分隊。

××地域的“敵”氣象雷達頻點與××電台頻點間有空隙!經過精密計算,三軍聯合小組作業成員某集團軍副參謀長張元敏銳地“覓”到了一條電磁空隙。

隨即,一道電波緊貼著“敵”在用頻點飛馳而出,滲透敵后的特種作戰分隊按此命令,對“敵”通信樞紐進行突襲,第一梯隊趁機殺出重圍。

不是實戰,勝似實戰。而這,隻不過是聯合用頻統籌小組破解的諸多戰場命題之一。

戰斗還在繼續,隨著導演部不斷“命題”,一道道精准的指令,借助一個個用頻通道及時傳達到位,電磁欺騙、波段貼近、大功率用頻裝備搶佔等多種戰法更讓觀戰的記者大開眼界。

(2009年8月19日《解放軍報》)

分享到:
(責編:黃子娟、閆嘉琪)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