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空降兵某部戰士楊有在訓練中意外受傷,生命垂危,被轉院到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部隊領導戰友和醫護人員不拋棄、不放棄,3年來一直對他悉心照顧。楊有母親胡其蘭3年來寫下1095篇診療日記,並致信本報編輯部,表達心中的感激之情。
編者認真翻閱了那3本泛黃的診療日記,從楊有入院至今,從未落下一天,長的千余字,短的一兩句話,字字飽含真情,句句充滿真愛,真實記錄了3年來楊有住院期間的點點滴滴。
1095篇診療日記見証了部隊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和為兵愛兵的情懷,更彰顯了平凡、朴實、偉大的母愛情深。今天我們摘登楊媽媽的來信和部分日記,讓我們共同祝福楊有早日康復。
編輯同志:
我叫胡其蘭,是空降兵某部戰士楊有的母親,此次想通過寫信的方式,傾訴一下這3年來對楊有部隊和武漢總醫院的感激。
2011年8月8日,楊有在一次訓練中意外受傷,導致頸脊椎斷裂高位截癱,肺部嚴重感染,持續高燒不斷,生命垂危。9月3日,部隊抱著最后一線希望將他緊急轉入武漢總醫院。
入院前半年,楊有的病情很不穩定,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醫生護士經常深夜為他實施搶救,一次又一次把他從鬼門關裡拉了回來。現在,楊有的病情一天天得到好轉,已經脫離呼吸機,可以用微弱的聲音進行一些簡單的言語溝通,上肢也恢復了部分功能,還能在筆記本電腦上與朋友進行視頻聊天。
這3年來,我一直在病房裡陪護楊有,總醫院救治楊有的點點滴滴我都銘記在心。3年來,醫護人員每天給他打針喂藥、洗臉擦身、康復理療﹔每逢楊有過生日和重大節日,醫院的醫護人員都到病房陪楊有一起度過﹔為了豐富楊有的精神生活,醫院給他買來了MP4、筆記本電腦,在他住的病房裡裝扮起“勵志樹”“愛心坊”……
衷心感謝兒子所在部隊領導的悉心關懷和武漢總醫院的精心治療,讓我們感受到部隊對一名普通戰士生命的敬重。楊有只是一名普通戰士,3年來他們為楊有做得太多太多,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楊有康復的希望。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部隊、武漢總醫院的恩情。
楊有母親:胡其蘭
二?一四年九月三日
附:楊有母親撰寫的診療日記摘選
2012年2月7日
前段時間總醫院劉政委和唐主任過來看楊有,說看到楊有現在精神狀態越來越好了,要給他精神上充實一些。今天,醫院給楊有買來一台筆記本,曾護士長還用兩個輸液架把電腦挂在楊有病床前,楊有躺在病床上,就能通過手掌內側滑動鼠標,閱讀書籍、看電影。
2013年7月6日
楊有病房另一張病床前天住進來一名軍人,他的家人也在病房陪護他。今天,他突然問我是不是這個醫院的家屬,經常過來給楊有換尿布的那個黃護士是不是我女兒,我一下子懵了。我告訴他,我要是有那麼好的女兒就好了,我只是四川的一個普通農民,不過醫院的醫生護士都已把我當親人對待。
2013年9月15日
下午給楊有做完理療,跟他聊到劉政委。楊有知道劉政委今年春節陪我們過年,沒能與自己父親吃最后一次年夜飯的事后,突然大哭起來。我也是最近在護士站聽說的,心裡很難受。劉政委確實是個好人,幫了我們很多,越想心裡越難過。
2014年6月29日
今天6點鐘就起床,熬了點稀飯帶給楊有吃。到醫院時正好碰上唐主任在病房看楊有,我就說了聲“唐主任,您這麼早來查房了”,楊有做了個“V”的手勢,我開始還沒明白什麼意思。靠著他問他怎麼了,他把剛才的動作又做了一遍,發出很小的聲音告訴我“是第二次了”。才8點鐘,唐主任就已經來看楊有兩次了,我非常感動。
姓軍為兵是根本方向
■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院長 周赤龍
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戰士楊有雖然只是一名普通士兵,但軍隊醫院視戰士的生命高於天,不拋棄不放棄,用愛心和執著創造了生命奇跡,感動了家屬,也溫暖了兵心。楊有母親的千余篇日記告訴我們:隻要對士兵傾注真情,家屬就會對國防事業充滿感情﹔隻要把士兵的疾苦放在心上,士兵就會把打贏的使命扛在肩上。
帶著感情做群眾工作,關鍵是要把感情化作行動。群眾“一分”要求,我們要“十分”努力去完成。姓軍為兵是軍隊醫院建院的根本方向。軍人優先優質服務是否得到真正落實,邊海防官兵看病難的問題是否得到真正解決,戰場衛勤保障重難點是否真正研究透,官兵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否真正掌握全,都需要我們以對部隊戰斗力和官兵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去認真對待、全力做好。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