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拂曉勁旅”礪劍風雪演兵場(強軍路上)

侯國榮  相雙喜
2015年01月25日03: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隆冬時節,茫茫戈壁朔風如刀,陸軍第21集團軍某師嚴寒條件下實兵演習正酣:一線指揮員依托信息系統決策指揮,數據信息源源不斷匯集流轉﹔陣地前沿,陸戰突擊車快速穿插開辟通路,前沿攻擊群在裝甲火力掩護下直搗“敵”指揮所……冬訓展開以來,該集團軍在生疏地形、惡劣天候、復雜環境從嚴從難摔打部隊,促進了部隊整體作戰能力的提升。

  “冰天雪地”究竟該怎麼打仗?

  冬訓剛展開,素以敢啃硬骨頭著稱的某團“紅九連”官兵士氣高昂,率先展開了五公裡武裝越野、單兵綜合演練等一批傳統“練人”科目。

  誰知,團裡卻果斷叫停,這讓該連官兵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天寒地凍,我們頂風冒雪刻苦訓練有錯嗎?”……

  “這種精神值得肯定,但‘冰天雪地’打仗,決不能僅僅停留在‘練腳板、練意志、練作風’的一年級!”該團團長張成舉的一番話直擊部分官兵認識“盲區”,在全團引發了不小的 “頭腦風暴”。

  “嚴寒條件下實戰化訓練,不僅僅是耐寒訓練,必須打破‘隻走不打、隻練兵不練官’的傳統!”該團參謀長王興勝分析認為,既要打破以往單純“練人”不動裝備的低層次,又要善於利用惡劣天候、復雜環境設置出人意料的訓練條件,真正讓實戰化訓練“實”起來!

  用戰斗力尺子量長短,逼著官兵向實戰化貼近。據了解,今年冬訓以來,該集團軍堅持與“實戰”對表,把去年考核、演訓中暴露的短板列入訓練重點,從單兵單裝、要素集成、合成訓練,再到聯訓對抗,逐步加大訓練難度和強度,一步一個腳印突破訓練極限,實現作戰能力的階梯式跨越。

  實戰化,不與“強敵”過招就是一句空話。前不久,某團組織夜間實兵實彈機動演練。方案一出台,就讓官兵十分“意外”:夜間機動距離不少於300公裡,路線選擇陌生地域,不僅要穿越戈壁、沙地等不同地形,而且要帶戰術背景。

  挑戰極限的底氣,來源於平時一招一式扎實的訓練。該團為了提高夜間寒區駕駛訓練的科學性,他們邀請專業人員現場試驗論証,採集夜間駕駛員疲勞期、生理承受極限、抗疲勞訓練強度等方面的數據,科學制定夜訓方案,先后安排每名駕駛員夜間平均訓練裡程1100公裡,在各種險難路段錘煉了過硬的駕駛硬功。

  協力攻關攪動“蝴蝶效應”

  征服嚴寒,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該集團軍充分發動官兵,廣泛開展“我為訓練獻一計”活動,依靠科技創新破解訓練難題,通過協力攻關攪動“蝴蝶效應”,促進戰斗力的整體躍升。

  賀蘭山麓,特殊的地形給動中通聯帶來不便,影響了部隊指揮和快速機動作戰能力。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某團發動官兵集智解難,他們創造性的將軍用某型電台基站設置在山間高地,利用它的轉信功能,實現了行軍梯隊的互相通聯。

  戰場炊事,煮菜做飯需要多少時間?冬季行軍,車輛1小時耗油多少?戰場演兵,怎樣去除武器裝備“寒冷病”?諸多問號,在訓練實戰中被一一拉直,並積累了大量一手數據資料。

  如今,冰天雪地的風雪演兵場,已成為創新靈感的試驗場。圍繞嚴寒條件作戰中遇到的難題,官兵們大膽探索、協力攻關——

  自主設計研發了《嚴寒條件下作戰數據庫》,收集整理了訓練、政工、后勤、裝備等4類5000余條數據,填補了嚴寒條件下作戰的數據空白﹔

  通過革新、配置與引進,完善配套了嚴寒條件下訓練裝備設施,破解了來寒區作戰中遠程機動、動中通聯等8個重難點問題﹔

  總結出“坦克火炮減半修正法”,破解了嚴寒條件下氣溫低、點火慢,坦克實彈射擊打偏彈的問題。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25日 06 版)

(責編:白宇、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