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印度陸軍不斷更新武器裝備、優化兵力結構、組織實戰化訓練,轉型速度顯著提升

陳航輝 吳 薇 王肖寧

2015年02月27日05:19  來源:中國軍網
 
原標題:近年來,印度陸軍不斷更新武器裝備、優化兵力結構、組織實戰化訓練,轉型速度顯著提升

  不久前,印度陸軍決定從以色列採購49架“雲雀”無人機,這是印陸軍“十二五計劃”(2012-2017)期間百億軍購計劃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印陸軍以基於先發制人的“懲戒威懾”軍事戰略為指導,以鞏固邊境地區軍事優勢為目標,通過更新武器裝備、優化兵力結構、組織實戰化訓練、優化指揮體制等舉措,加速推進從常規突擊軍種向戰略打擊軍種轉型,作戰能力有了較大躍升。

  追求速戰速決——

  錘煉機動快反作戰能力

  2004年,印軍推出新一代陸軍作戰理論,確立了“冷啟動”作戰理論的主導地位。“冷啟動”作戰理論的核心是機動快反能力,即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部隊的動員、集結和部署,對敵實施先發制人攻擊,達成戰爭突然性。在該理論的指引下,過去10年印陸軍主要從3個層面強化機動快反能力。

  優化兵力結構,提高部隊戰備效率。2001年12月印度國會大廈遇襲后,印陸軍用了近1個月時間完成作戰准備,致使陸軍顏面掃地。此后,印陸軍對兵力編成進行了重大改組,增加技術兵種,更新武器裝備,部隊戰備水平大幅提升。當前,印陸軍實編3個打擊軍和10個守衛軍,前者執行戰略反擊任務,后者兼具攻防作戰能力。

  更新裝甲部隊主戰裝備,強化裝甲快速突擊力。裝甲機械化部隊是印陸軍的戰略突擊兵種,是實施“閃電切割”戰法的拳頭力量。近年來,印陸軍推出了龐大的坦克現代化計劃,要求對全部T-72M1坦克升級改造,並逐步用T-90和國產“阿瓊”坦克替代老式坦克。當前,印陸軍編制62個裝甲團和30個機步營,配備800多輛T-90和124輛“阿瓊”主戰坦克,另有857輛T-90和124輛改進型“阿瓊”坦克正陸續交付。

  定期舉行大規模軍演,檢驗“閃電戰”戰法。2005年以來,印陸軍已多次聯合空軍在邊境地區組織大規模軍演,重點錘煉“閃電戰”能力。2011年5月,印陸軍和空軍舉行代號為“制勝”的大規模陸空聯演,重點演練以“閃電戰”切割對手。印陸軍最精銳的3個打擊軍全部參演,演習中檢驗了對3個打擊軍集中指揮的可行性。

  瞄准立體作戰——

  強化空地一體作戰能力

  “空地一體、立體攻防”是印陸軍實現從常規突擊軍種向戰略打擊軍種轉型的重要抓手。自2007年頒布首部聯合作戰條令以來,印陸軍積極推進陸軍“飛行化”建設,空地一體作戰能力顯著增強。

  大力發展陸航部隊。1986年頒布的《印度陸空軍聯合指導意見》規定,印陸航部隊隻能配備5噸以下的輕型通用和偵察直升機,從而束縛了印陸航部隊的發展。2012年10月,印國防部批准陸軍發展重型直升機和武裝直升機部隊,為印陸航部隊“騰飛”掃清了障礙。同年12月,印陸軍決定擴編1萬名航空兵。根據印陸軍最新發展規劃,印陸航部隊將在2015至2017年間組建若干陸航旅,2022年前組建10個武裝直升機中隊。印陸軍首個武裝直升機中隊將在2015年3月部署到位,主要裝備武裝版“北極星”直升機。

  持續擴編傘兵部隊。傘兵部隊是印陸軍立體突擊、全縱深作戰的“利刃”。近年來,印陸軍不斷擴充傘兵部隊,傘兵營數量將從原先的10個增至12個,增幅達20%。戰時,傘兵部隊將直插敵軍“心臟”,空降至敵方縱深,對敵重要目標實施襲擾、破壞和摧毀,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頻繁舉行陸空聯合實戰化演習。近年來,印軍形成了多個系列的年度性戰區級陸空聯合演習,且規模逐步擴大,實戰化水平日益提高。2011年12月,印陸軍與空軍舉行 “蘇達山·沙克蒂”聯合軍演,陸軍出動了T-90坦克等約500輛裝甲車和5萬多名官兵,空軍動用了蘇-30MKI、預警機、無人機等各型先進飛機。除了檢驗網絡中心戰能力外,該演習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檢驗陸空協同能力。2012年3月,印軍在邊境地區舉行“毀滅”陸空聯合軍演,陸軍有3個軍的兵力參演,空軍派出70多架先進戰機,重點演練陸空全天候協同等。

  預想未來戰場——

  提升高海拔山地作戰能力

  考慮到印度邊界地區的地形分布,印軍認為下一場戰爭爆發在高原山區的概率遠高於平原。鑒於此,印陸軍正從戰場建設、力量編配、作戰訓練三方面“三管齊下”,力求全面提升高海拔山地作戰能力。

  加強高海拔邊境地區戰場建設。根據戰場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印陸軍將在2017年前全面升級邊境高海拔地區的50多個據點,對邊境哨所、彈藥庫、火炮陣地、直升機起降場等進行全面維修、擴建。目前,印陸軍已升級改造了10多處前沿重要據點和兵營,約佔總數的1/4。此外,印陸軍計劃在東、北部邊界地區修建73條全天候公路,目前已開工建設50多條。

  擴編專業化山地作戰部隊。近年來,印軍內部“陸軍決勝論”逐漸抬頭,認為在空中力量對決的基礎上,最終解決邊境爭端還得靠陸軍。2008年以來,印陸軍大力推進邊境山區增兵計劃,力求形成局部兵力優勢。2011年,在原有10個山地師的基礎上,新增的2個山地師提前2年部署到位。這兩個師編制3.6萬余人,具有很強的山地機動作戰能力。2013年6月初,印內閣安全委員會批准陸軍組建一支進攻型山地打擊軍,該打擊軍編制9萬余人,下轄2個山地師、1個炮兵師、2個獨立裝甲旅等,配備T-90坦克、155毫米超輕型榴彈炮、“未來步兵系統”等先進裝備,具備網絡化作戰能力。2014年初,該山地打擊軍下轄的22支主力部隊組建完畢,預計5年內成軍,8至10年內形成戰斗力。

  注重高海拔山地作戰訓練。印陸軍山地師每年都要組織為期5周的山地適應性訓練,訓練高度超過海拔5000米。為盡可能向受訓官兵提供實戰化訓練環境,印陸軍開設了高海拔突擊隊訓練學校,在克什米爾索納馬格地區創建了高海拔作戰學院。印陸軍的高海拔山地作戰訓練講求實效、獨具特色,吸引了美俄等國軍隊派員前往接受訓練。

  優化指揮流程——

  構建聯合作戰指揮體系

  近年來,印陸軍為克服傳統編制體制對聯合作戰的影響,採取了多種措施。一是將陸軍航空兵中隊配屬到旅級單位,將空軍航空兵中隊配屬到師級單位,由其指揮官直接指揮﹔二是在軍級單位設立聯合指揮機構,在作戰的不同階段可由陸空指揮官分別實施指揮﹔三是將指揮流程規范化,各種作戰命令內容簡明、格式簡化,並盡可能減少指揮和協同層次,最大限度地縮短指揮周期,提高指揮效率。

  經過近幾年來的發展,印陸軍轉型已取得一定成效。如成立了首個聯合司令部“安達曼與尼科巴聯合司令部”,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陸軍參與聯合作戰的能力﹔成立國防情報局,增強了陸軍對戰場情報獲取和分析處理的能力。然而,涉及印陸軍轉型的深層次問題仍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如陸軍規模過於龐大,導致各兵種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從發展趨勢看,印陸軍轉型可能走美軍模式。在領導管理體制方面,將成立陸軍部,直接並入國防部領導,陸軍參謀長對所屬機關和部隊擁有行政領導權,但沒有直接作戰指揮權。在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方面,將效仿美軍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度,而不會採取英國的國防參謀長模式。此外,陸軍參謀長下設參謀委員會,平時就陸軍建設與發展、經費預算與管理,裝備採購與研發、陸軍作戰與訓練計劃等向參謀長提出建議,戰時還可協助聯合司令部對陸軍實施指揮與控制。

  (作者單位:南京陸軍指揮學院)

  本版制圖:蘇 鵬

  圖片資料:楊 磊

(來源:中國軍網)

圖片聚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4.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