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的高原熱血的兵

張 歌

2015年03月08日06:15  來源:中國軍網
 
原標題:缺氧的高原熱血的兵

  初春時節,記者夜宿在海拔4617米的五道梁兵站,真切體會到青藏高原官兵的艱辛與不易。

  晚飯剛過,月牙兒爬上昆侖山。一陣急促的哨聲突然響起,兵站官兵聞令而動全副武裝,沖出樓外列隊緊急集合。月光下,大風掀開了列隊官兵大衣的衣角,飛沙打在臉上。

  “兵站裝上了遠程指揮可視系統,像這樣的戰備拉動,青藏兵站部機關可隨時抽點。”指揮拉動的兵站站長毛立杰介紹,以往常說“兵站兵站,住宿吃飯”,如今的兵站不光是“天路”汽車兵食宿的驛站,還是守衛青藏鐵路和當地安寧的“橋頭堡”。

  拉動結束回到宿舍,官兵給記者介紹起了新營房。鍋爐房、制氧站、健身房、俱樂部一應俱全。雖然生活條件改善了,但在五道梁,風雪易斗,缺氧難改。

  五道梁兵站地處昆侖山與唐古拉山之間的風口,大風常刮、飛雪不斷,冬季更是寒冷漫長。記者剛到這裡便有了頭重腳輕之感,並很快發展為頭疼。毛站長提前給夜宿兵站的記者“打預防針”: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空氣含氧量不到內地50%,冬季夜裡風大,含氧量更低,對於剛上高原的人來說,特別難熬。

  怕記者一個人睡覺出現危險情況,兵站領導特意將記者安排在炊事班寢室。

  “先吸點氧。”一進屋,班長郭利兵擰開了記者床頭的氧氣閥門,將氧氣管遞了過來。記者看到,每名戰士的床頭都裝有這樣一個裝置。戰士們說,每天晚上難以入睡時,就吸一會兒氧緩解不適。

  夜漸深,記者越發感到頭像炸開一樣疼,喘不上氣,呼吸變得急促起來。郭班長拿來紅景天口服劑,記者服過后嘗試趴在床上用枕頭壓著頭,但難受勁兒還是不見緩解。

  郭班長說:“我們在這兒服役多年,夜裡也經常睡睡醒醒,頭疼氣喘是常事兒。”

  戰士們紛紛給記者支招:把背包帶緊緊扎在頭上,壓迫減痛﹔把枕頭墊高,用鼻子和嘴巴一起呼吸……

  “新的一年大家有什麼心願?”聽了記者這個問題,戰士們陷入短暫的沉默。

  還是郭班長先開了口:“新的一年,祝願腦瘤手術后的父親能盡快康復,身體平安。”士官況德祥說,盼著懷孕的妻子能順利生產﹔士官趙江說,期待開春忙完車隊第一趟保障任務后回家結婚……

  “海拔高,矢志強軍的追求要更高﹔氧氣缺,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能缺。”這是寫在五道梁兵站牆上的兩句話,更是刻在官兵心底的信念。

  在這躺著都是奉獻的地方,官兵不僅要透支身體,甚至還面臨著犧牲生命的考驗。2013年,兵站一名干部剛從內地訂婚休假回到格爾木,還沒適應高原環境他就急著趕回兵站,結果就在當天午睡時發生心臟猝死,永遠地離開了。

  數字無言,但震撼心靈。組建61年來,青藏兵站部已有780多名官兵在高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2000多公裡青藏線,平均2.5公裡就有一名軍人壯烈倒下。

  窗外,夜寒星澈。對記者來說,這是一個刻骨銘心的夜晚,嚴重的高原反應讓人難以入睡。可對戍守在這裡的官兵來說,我的“這一夜”,不過是他們年復一年、千次百次中最為普通的一夜。

  山高水長青藏線,忠誠熱血高原兵。看著身邊入睡或難眠的戰友,記者肅然起敬。

  上圖:位於可可西裡腹地的五道梁兵站。施 銳攝

(來源:中國軍網)

圖片聚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4.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