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當其他國家通過各種活動銘記歷史守望和平時,作為二戰戰敗國、最該反思歷史的日本卻又一次開起了歷史的倒車——
4月6日,日本文部科學省公布了明年將採用的初中教科書審定結果,部分教科書在歷史認識問題的描述上再現倒退。
在南京大屠殺問題上,有些教科書將現行版本中日軍“殺害了眾多俘虜和居民”,修改為“波及俘虜和居民,出現了眾多死傷者”。在二戰末期的沖繩戰役中,大批沖繩民眾在日軍逼迫下集體自殺,但審定合格的一些教科書,卻將原先的“被逼迫自殺”改成了“陷入自殺絕境”。此外,就日本吞並韓國期間實施的土地調查一事,有現行教科書指出,這是日本“打著近代化(韓國)的名義”所實施,但文部科學省在審定中提出異議,最終出版社修改為“以近代化為目的”。
從“殺害”到“波及”,從“被逼迫”到“陷入”,再從“名義”到“目的”,措辭修改的背后,極力開脫日本侵略者的主觀罪責,折射出右翼勢力為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罪行翻案之企圖。事實上,這已不是日本方面第一次在教科書問題上玩弄“文字把戲”,還曾有過教科書將日軍“侵略華北”美化為“進入華北”。此等行徑,可鄙可悲!
教科書問題的實質,是日本要以怎樣的歷史觀教育年輕一代,以及是否尊重歷史事實、反省侵略罪行。日本右翼勢力罔顧歷史真相,屢屢在教科書問題上大做文章,肆意為侵略歷史涂脂抹粉,暴露出其荒唐扭曲的歷史觀,也反映了其對侵略歷史的不思悔過。
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歷史和事實。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二戰期間犯下的嚴重反人道罪行,鐵証如山。日本右翼勢力改得了教科書上的文字表述,卻改變不了鐵一般的歷史事實。在歷史真相面前,日本右翼分子肆意修改教科書,無異於自說自話,自欺欺人。在這種歷史修正主義驅動下的日本將走向何方,值得世人警惕。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教科書的修改中,諸多方面體現了日本政府的“官方見解”。這次審定中,文部科學省共提出了6點意見,其中4點是要求相關教科書中加入有關日本戰后賠償的政府立場等。盡管安倍政府多次大談要培養民眾的“愛國主義”“愛國心”,但在錯誤史觀的指引下,安倍政府通過篡改的教科書將所謂“官方見解”強加給年輕一代,培養起的非但不是“愛國主義”,反而是“狹隘民族主義”。正如日本教育學者藤田英典所言,在領土問題上沒有記載鄰國立場的話,很可能會向學生植入對鄰國的敵意。這顯然不利於日本與中韓等鄰國未來關系的健康發展。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教科書應成為反映歷史真相的平面鏡,而不應成為扭曲歷史的哈哈鏡。日本隻有端正歷史認識,才會有光明未來。70年前,日本輸掉了戰爭,70年后,日本不應再輸掉良知!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