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人猜忌中國的迅速發展時,當有人擔憂中國的軍力提升時,當有人聲稱中國一直在“搭便車”時,中國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一並給出了答案——
3月29日,在亞丁灣、索馬裡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第19批護航編隊緊急前往也門展開撤離行動,在成功撤離600多名中國公民的同時,中國政府還應相關國家政府請求,將15個國家的270余名公民安全撤出。
也門撤離行動,再一次體現了中國政府以人為本、外交為民的執政理念。3月26日以來,也門安全形勢嚴重惡化。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在也門中國公民和機構的安危,立即組織中國公民有序撤離,中國的海軍艦艇成了保護海外公民的“諾亞方舟”。近年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中國自身實力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和中國公民走出國門。每當這些身處異鄉的同胞遭遇困境時,總是祖國母親第一時間站出來為他們“遮風擋雨”。2011年2月下旬,正在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第七批護航編隊徐州艦趕赴利比亞,為撤離中國在利人員的船舶提供支持和保護﹔2014年,當伊拉克安全局勢急轉直下時,1000多名中國公民得到駐伊使館的緊急轉移。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臨危濟困,幫助撤離外國公民,是中國大國擔當精神的又一次生動詮釋。長期以來,中國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在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伊核談判、阿富汗戰后重建等問題上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這兩年,從“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到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從“一帶一路”戰略倡議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籌建不斷邁出實質性步伐,一個個“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行動”,無不彰顯著中國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發展戰略的責任擔當。這些,對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不啻為一記重錘,更是對中國“搭便車論”的有力回擊。
中國海軍艦艇執行此次撤離任務,再一次有力地說明,中國軍力的增長對世界而言非但不是威脅,反而是一支積極的、和平的力量。隨著中國軍力的快速發展,關於“中國軍力威脅”的謠言不時泛起,但中國軍隊通過一個個惠及他國的行動讓這些謠言不攻自破。2008年12月至今,中國已派出20批護航編隊赴亞丁灣、索馬裡海域參與護航行動,為過往的中外船隻提供護航。自1990年4月向中東停戰監督組織派遣5名軍事觀察員以來,中國軍隊已參加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官兵3萬余人。事實証明,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將越來越多為世界提供公共安全產品。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