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現代戰爭制勝機理過程中,既要准確把握戰爭制勝普遍的、穩定的、經常起作用的基本原理,更要科學認識信息化戰爭作戰制勝機理的新變化,在變與不變當中揭示真諦,創新信息化作戰理論與實踐。
由主要著力“物質+能量”制勝向掌控“信息優勢”制勝轉變
物質、能量、信息,是戰爭賴以取勝的三大要素。傳統戰爭交戰雙方物質與能量疊加佔有絕對優勢的一方,往往能奪得戰爭主動權。“物質+能量”是作戰制勝的主導資源。進入信息時代,奪控信息優勢成為交戰雙方較量的核心因素。當然,信息時代的“信息”,包括敵、我、天、地、時諸多因素,是對決策有著關鍵作用的信息網絡中的數據流。信息主導制勝,其原理就是利用信息和信息技術提升作戰能力,依靠網絡信息系統“聚能”,以增加新型作戰力量、優化作戰力量結構、提升指揮效率與速率,最終提高體系作戰能力。由信息流引導物質流、精控能量流,以信息優勢保証決策優勢達成行動優勢。
信息化戰爭,相對於冷兵器時代的體能型戰爭、機械化時代的熱能型戰爭來說,電磁環境在開戰之前即已激烈較量﹔網絡環境更是在悄無聲息中斗智斗勇﹔媒體環境在虛虛實實中利用信息手法亂敵﹔精確打擊癱瘓敵方指揮樞紐等等。對於信息優勢一方,山那邊、海對面的“戰場迷霧”近乎被驅散,指揮員乃至戰斗員都能實時或近實時地了解整個戰場情況,可以實施高效指揮和遠程精確打擊。對於信息劣勢一方,則可能處於不知敵在何方、不知交戰地域、不知打擊來自何地等被動挨打的境地。正如俄軍軍事專家利姆諾所言:“信息優勢將是本百年內的戰爭取得勝利的主要條件,就如同20世紀制空權和密集使用裝甲坦克那樣的條件一樣。”可見,謀取信息優勢的極端重要性。
由主要掌控“利器+平台”制勝向掌控“體系集成”制勝轉變
傳統戰爭主要強調精兵利器,整體作戰效能主要依托單個平台作戰效果的累加。信息時代,信息與信息技術使得作戰平台乃至作戰諸要素形成互為支撐的有機整體,單個武器平台作戰效能的發揮,主要依賴整個作戰體系的支持與支撐。即使武器平台再先進,一旦脫離體系支持,也難以發揮應有作戰效能。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這兩個國家的軍隊部分武器裝備並不落后,但指揮控制系統、信息網絡系統極其落后,特別是由於沒有體系支撐,很多裝備成了瞎子聾子。美國防部出版的《新世紀美國軍事轉型計劃——美軍轉型“路線圖”》認為:“信息時代的軍事力量較少以平台為中心,而更多以網絡為中心,能夠通過安全可靠的網絡,為各級司令部提供行動信息。”
由主要掌控“超大+集群”制勝向掌控“精准快速”制勝轉變
戰爭總是打上時代烙印。大規模、超大集群作戰,往往給對手以心理上的極大震懾。工業時代強調大規模兵力集中,對敵起到極大震懾作用。在信息時代,網絡化部隊分散配置和態勢感知共享的威力必將導致作戰的新變化,其結果將使得兵家們歷來想達成的“一招制敵”“精兵破敵”“以快制勝”目標更易實現。也就是說,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精准快速”“以快吃慢”將是作戰制勝的重要機理之一。這一機理的內涵是:隨著軍隊情報偵察、戰場監視、識別定位、信息網絡系統等能力的提高,武器射程與精度、突防與機動能力、發射速率與速度的不斷提升,以及指揮控制效能的極大提高,軍隊快速、精確打擊能力大大增強。可通過對敵作戰體系關節點和要害目標實施“斬首行動”“點穴打擊”式的作戰能量精確釋放,達成擊首、癱體、控局的作戰目的,避免消耗戰、拉鋸戰,以加快作戰進程,提高作戰效費比。
與以往戰爭相比,信息化作戰更為精確快速,昭示著部隊由規模型向效能型轉變,作戰行動由重視火力突擊向軟硬一體攻擊轉變,作戰重心由大量消滅敵人向精打體系關節轉變,后勤保障和裝備保障由粗略保障向精細保障轉變。戰爭中通過物質和能量釋放達成毀傷效果的規律沒變,只是“精准快速”的作戰制勝作用更突出。這啟示我們必須建設模塊化、小型化、高效化、多能型部隊,研發高精度武器裝備,強化信息網絡系統效能,通過精選打擊目標,精確實施指控,精控能量施放,精細化實施綜合保障等,謀取作戰優勢。在信息化作戰中,速度因嵌入了信息、網絡、電子等高精尖科技內涵,使其無論在物理空間還是虛擬空間,都已成為作戰制勝的重要砝碼,作戰行動節奏空前加快,“發現即摧毀”使作戰“秒殺”成為現實,這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戰定結局、初戰即決戰的特征。因此,在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以快吃慢”的作戰制勝機理更為指揮員們所推崇。
由主要掌控“殲敵+略地”制勝向掌控“聚力破體”制勝轉變
以往交戰,主要是通過大量殲滅敵有生力量,消耗敵戰爭資源和戰爭潛力謀求戰爭勝利。進入信息時代,靠大量殲敵取勝的辦法已被“癱體”、摧垮敵抵抗意志以及“斬首”所取代,攻城略地和大量殲敵已不再是取勝的主要標志。作戰優勢一方,作戰力量形散而神聚,通過“斬首”“破體”行動震懾瓦解敵方抵抗意志的方式方法,快速達成戰爭目的。英法聯軍在對利比亞軍事行動中,首先摧毀或嚴重破壞了利比亞作戰指揮中心、雷達、通信、交通樞紐等支撐戰爭體系和作戰體系的重要目標,使卡扎菲軍隊逐漸失去抵抗意志。
信息時代,軍隊各種作戰力量的編成已打破軍兵種界線,遵循模塊組合、要素集成、系統融合、力量一體的原則,利用信息網絡系統將情報偵察、指揮控制、聯合火力、全維防護、綜合保障等融合集成一個作戰體系,依網布勢、依網聚力、依網施控,達成作戰能力倍增效應。作戰行動中首先破敵之信息網絡指揮體系才能贏得先機。
由主要掌控“武器+技術”制勝向掌控“人謀為要”制勝轉變
一代名將朱可夫認為:“真正的戰爭之神不是火炮而是人。”能否把握作戰制勝主動權,人的綜合素質、人的謀略水平至關重要,亦即“人謀為要”。在信息化作戰條件下,人的核心地位不但沒有改變,相反,指揮員的謀略水平要求更高了。在信息化戰場上,廣大官兵借助先進的指揮信息網絡系統,能更有效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創新作戰方式方法,提高運用高新技術施謀用計的能力。但隻有具備過硬技術素質、精神素質、戰斗意志和謀略能力的官兵,才能使先進的信息化作戰指揮系統、先進的武器平台發揮出最佳戰技效能。
信息化作戰,既是體系對決,更是智謀較量。信息化作戰中的謀略運用空間、條件、思維方式和謀略較量的著力點等內容發生了變化,表現為更加注重破敵體系,更加注重網絡空間對抗,更加注重依技施謀,更加注重虛實結合、多法並舉。應努力探索信息化條件下作戰謀略運用的新特點新方法,把謀略運用的基本原理與信息化作戰指導、制勝機理相融合,不斷提高駕馭信息化作戰的謀略能力。以達到在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用兵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