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坦克兵受領作戰任務。
1941年秋,德軍發起進攻蘇聯首都莫斯科的“台風”行動。起初,德軍第2裝甲集群進展順利,但很快在姆岑斯克地區遭遇迎頭痛擊,被蘇軍遲滯了整整8個晝夜。擋住強敵腳步的是蘇軍剛剛組建的獨立第4坦克旅,官兵雖然多為軍校裡抽調來的學員,但他們戰術多變,取得了令人欽佩的戰果,該旅也因此成為率先獲得“近衛”稱號的蘇聯坦克部隊。
戰前態勢
1941年9月30日,德軍為了在入冬之前結束對蘇戰爭,向莫斯科發起“最后一擊”。德國中央集團軍群調集了第2、3、4裝甲集群,再加上第2、4、9步兵集團軍,總兵力達180萬人,裝備1700輛坦克、1.4萬門火炮和1390架飛機。
德軍計劃從北、中、南三個方向對莫斯科實施向心突擊,每個方向配置1個裝甲集群和1個集團軍。其中,位於南線的德軍由第2裝甲集群和第2集團軍組成,擅長指揮“閃電戰”的古德裡安正是第2裝甲集群司令,他統率的部隊於10月2日進至奧廖爾,直接威脅莫斯科門戶圖拉的安全。
為了保衛莫斯科,蘇軍將包括獨立第4坦克旅在內的幾個兵團擺到奧廖爾至圖拉公路的必經之地姆岑斯克,依托簡陋的工事進行殊死抵抗。獨立第4旅是剛剛組建的部隊,大部分官兵是軍校急訓班裡抽調來的。該旅以一個坦克團為核心,配屬摩托化步兵營、反坦克炮營、炮兵營、高炮營等部隊,編制比德軍裝甲師小得多,但使用起來更為靈活,適合在防線出現缺口時及時“封堵”。獨立第4旅旅長卡圖科夫上校是參加過十月革命的老兵,蘇德戰爭前就接受過系統的裝甲兵戰術培訓,堪稱坦克專家。
10月3日,獨立第4旅被編入近衛第1步兵軍,部隊乘火車前往姆岑斯克。10月4日,該旅第一梯隊到達指定地域,馬上沿奧廖爾至圖拉公路兩側布置陣地,當全旅其他部隊尚在開進之際,德軍的先頭部隊就已經距離姆岑斯克不遠了。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