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時年6歲的崔達道見証了百團大戰艱苦卓絕的戰斗,並在侵華日軍的反掃蕩中飽受折磨﹔75年間,崔達道一家不忘初心,有兩位兄長先后犧牲於抗日戰爭和朝鮮戰場,並遣三個兒子參軍衛國﹔75年后,這位81歲的老人不顧暮年體弱、行程兩萬多公裡尋訪抗戰老兵,為他們奔走呼喊。
“我的所有動力和感情均來自於75年前的那段記憶:炮聲中,八路軍戰士為抵御外侵奮不顧身﹔皮鞭下,村裡的老幼病殘被日軍強征為苦力。這段記憶融合了對正義的敬和對殘暴的恨。”崔達道說。
7月20日,在百團大戰發生地山西省陽泉市盂縣一個普通的住宅小區裡,一個小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書畫攝影展”正在進行,其中不僅包含了百團大戰盂縣戰場數場戰斗的資料照片,還有44位抗戰老兵的肖像照及從軍經歷。展覽是在崔達道老人的一手張羅下舉辦起來的,44位老兵的圖文資料是他奔走數月的成果。
盡管已至耄耋之年,但憶起往事的崔達道仍激動萬分。他說,從1940年的8月起,家鄉的村庄就時常響起槍炮聲。每逢戰斗激烈,母親都會帶著年幼的自己躲在低矮的房屋裡,隆隆炮聲中自己都禁不住顫抖。同年9月,村庄附近發生了百團大戰中有名的“興道殲滅戰”。那5個小時的激戰,崔達道和鄉親們一起見証了八路軍的英勇和頑強。
1941年秋至1943年上半年,侵華日軍對盂縣地區進行輪番掃蕩,並將當地數百個村庄化為所謂的“無人區”,強迫村民限期離開,有51個村庄因此滅絕人煙。時年8歲的崔達道和身有殘疾的母親被日軍強征為苦力,深受蹂躪。
“無水少糧、鞭打辱罵之下,附近村庄的老幼婦孺都被強迫給他們修炮台。我年紀小搬不動,經常被踹上幾腳或抽上幾鞭——日本鬼子的軍鞋上都是鐵釘。”崔達道說。
正是經歷過那段艱苦歲月,崔家三個兄弟先后參加八路軍保家衛國。和平時期,崔達道又將三個兒子送進部隊。如今,這位81歲的老新聞記者再次拿起相機,自掏腰包雇佣車輛,行程兩萬多公裡尋訪當年的抗戰老兵,並給他們拍攝全家福。
“作為革命老區,盂縣當地老兵人數眾多,但因年代久遠逐漸減少,近幾年更是加速離世。”崔達道表示,本來已尋訪到48位老兵,但數月內已有4位去世。
據介紹,崔老尋訪的抗戰老兵年齡在85歲到95歲之間,祖籍遍布中國各地,現都在山西盂縣居住。他們的身體狀況普遍下降,有的行動不便,有的飽受病痛折磨,但仍念念不忘日軍侵華歷史。
“我們有共同的回憶,也有共同的感恩。”崔達道說,“我們都痛恨戰爭。但做為親歷者,我們更有責任把歷史留住。如今的抗戰老兵們雖已年老體弱,但仍心態良好,因為我們都知道如今的平靜生活有多麼來之不易。”
“老兵們廉頗雖老,但仍需要留下當年金戈鐵馬之事,以為后世回首﹔我如老驥,雖已無千裡之志,但75年記憶至今不滅,至死要燃星燭之火。”手捧44位抗戰老兵的圖文畫冊,崔達道說。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