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舉世聞名,涌現出一大批戰斗英雄。日前,記者拜訪原志願軍45師政治部宣傳科副科長李明天,聆聽他講述那段難忘的歲月和那些難忘的英雄。
“上甘嶺戰役是在隻有3.7平方公裡的兩個狹小陣地展開的,戰斗進行得異常慘烈。”話題一展開,86歲高齡的李明天仍激動異常:“上甘嶺已成為我志願軍精神的代名詞,像黃繼光、邱少雲那樣為了勝利慷慨赴死的英雄就有一大批。”
“作為一名宣傳工作者,我們時時被英雄的事跡所感動。”李明天介紹說:那時,我們的採訪是“含笑接電話,含淚寫英雄”。
含笑,因為電話線經常被敵人炸斷,一天不知道要被炸斷多少次。那時我們主要靠電話採訪,一打通就說明電話接通了,心裡高興。當時有個叫牛保才的戰士,為了接通電話,頑強地用被美軍子彈打穿的右手捏住電話線的一端,用嘴咬住另一端,以自己的身體接通了電話線路,保証了戰斗命令的及時下達。一次秦基偉軍長打電話,多說了幾句鼓勵的話,電話轉接員毫不客氣地說:“首長,別啰嗦了,揀要緊的說,趕緊下命令吧。”
含淚,是因為一接電話,就能聽到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比如,黃繼光舍身堵槍眼,邱少雲烈火燒身巋然不動,孫佔元拖著殘腿與敵同歸於盡,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以黃繼光的宣傳為例,我和黃繼光同在一個部隊,我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是上甘嶺戰役開始的第7天。那天,天剛蒙蒙亮,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戰場上少有的沉寂。我趕緊拿起電話機,從前沿坑道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是堅守上甘嶺陣地的45師135團副政委馮振業打來的,他主要是匯報黃繼光的英雄事跡。
自戰役打響之后,馮振業每天都要向師前沿指揮所報告戰況、戰績和部隊思想情況。由於太激動了,那天他的聲音有點“變調”,他哽咽地講述了黃繼光的英雄事跡,並一再重復黃繼光的名字。我一邊聽一邊記錄,當記到黃繼光飛身躍起,用他那已經多處負傷的身軀、火熱的胸膛,扑到敵人碉堡上,堵住了敵人的槍眼時,激動的淚水已經模糊了我的雙眼。為了把英雄的名字搞准確,我特意向馮振業逐字核對:黃顏色的黃,繼續的繼,光明的光。就這樣,黃繼光的名字很快出現在我們編印的戰報上,也牢牢地印在我的腦海裡。
“我曾在軍裡辦的《戰場報》任編輯記者。”談起當時如何使典型宣傳落地的話題,李明天說:“《戰場報》是鉛印的,那時我們想盡一切辦法,使一線官兵盡快看到戰報。比如,電話採訪、電話傳稿,我們電話一通就趕快講幾句,今天的快報趕快看,今天宣傳了誰等等。每當有戰士往坑道送彈藥送水,我們要給他們塞幾張報紙,托他們帶給坑道的官兵。”李明天告訴記者,為了把戰場捷報傳出去,師裡把文工隊專門調到前線,讓她們帶上幾份快報,深入到各個點去讀捷報、講故事、演節目,營造了濃厚的學英雄當英雄的氛圍。
(來源:解放軍報)